深夜刷到朋友留言問養老金申請,才驚覺自己當年差點錯過黃金期。去年幫父母補辦手續時,在Service Canada櫃檯前看到好幾個華人長輩拿著過期通知單發呆。這些錢躺在政府帳戶裡不生利息,晚領一年就永久少拿2.4%,比任何投資虧損都痛。
咖啡杯在桌上轉了半圈,想起張姨的教訓。她在溫哥華帶孫子忘了申請,67歲拖到70歲才辦。表面看每月多領36%,但比起準時領取的人,整整三年白丟了七萬多加幣。那筆錢夠帶孫輩坐十次迪士尼郵輪。
CPP才是真正的重頭戲。在咖啡店打工的Jessica以為兼職拿不到,其實只要年收入超$3500加幣就在累積。去年她查帳嚇一跳:打工15年居然累積了$480/月額度。更關鍵的是,CPP可以提前60歲領取,但每提前一月減0.6%。我見過最痛案例是王伯急著用錢,62歲開始領,結果終生月領額比正常少28%。
上週陪李太去補稅才驚覺,她幫女兒帶孩子時收的$300/月\”菜錢\”,被稅局認定為勞務收入。不僅要補稅,還影響OAS額度。記住:現金禮物寫\”gift\”字樣,轉帳備註別寫\”for service\”。
碰到疑難雜症時,直接找華語服務專線1-800-277-9914。上回幫廣東阿婆打電話,客服竟用台山話解釋,十分鐘解決三個月沒搞清的問題。
最後的真心話:養老金不是施捨,是你年輕時繳的稅在回流。陽台山茶花開時,總看見社區老人捏著薄薄的支票嘆氣。早三個月規劃,可能就多出買花苗的閒錢,多出體面尊嚴的底氣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