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在列治文茶餐厅碰到陈太,她搅着冻柠茶叹气:\”十年前买的保单现在分红比通胀还低,早知道该多问几家…\” 这话让我想起自己初来温哥华时踩的坑。当年在银行签下第一份分红保险,客户经理指着华丽宣传册说\”二十年翻倍\”,结果精算报告里小字写的\”7.5%回报率\”竟是三十年平均值。
如今帮家族办公室做财务规划,解剖过几十份保单合同后终于看清门道:所谓\”加拿大分红保险哪家好\”,本质是问哪家能让你夜夜安枕。上周邻居张先生心肌梗塞,永明保险三天内把六位数支票送到病床前;而朋友表弟车祸重伤,某公司却以\”旧伤复发\”为由拖了半年理赔——你看,关键时刻的差别比宣传单上的数字残酷百倍。
在唐人街金融论坛扒过四年数据后,我总结出四巨头真实画像:
宏利(Manulife)像老派绅士,1887年创立的老字号。去年他们分红账户70%投在温哥华写字楼和多伦多长租公寓,当别人因利率波动调整分红时,他们的派息稳得像史丹利公园的雪松。但保守派头背后藏着固执——想用保单抵押买度假屋?他们的贷款条款能让你律师费多花三千。
永明(Sun Life)则是精算师中的冒险家。在阿尔伯塔油砂项目上的大胆投资,让2023年分红率冲到行业第一。不过去年魁省冰灾后,他们理赔部新添了二十个岗位处理雪压屋顶的索赔,可见高回报伴随高风险。精算师朋友私下说:\”买他家的得准备十年不动的闲钱。\”
Canada Life最近把精算模型调得激进,宣传册上退休提取案例用8%回报率演示。但翻到合同附录C第17条,会发现\”超额收益准备金\”条款——简单说,行情好时存钱补行情差的窟窿。去年他们就从每万元保费中悄悄截留$143填前年医疗索赔的坑。
最意外的是工业联盟(IA),这家魁北克起家的公司去年把30%资金转投再生能源。上个月他们刚赔付蒙特利尔华人餐馆火灾案,从申报到付款仅11天。但法语区的办事风格你懂的,英文服务电话平均等待23分钟,适合有耐心的投资人。
三月份帮王阿姨做保单体检时更触目惊心:她2008年买的某公司保单,演示时按7%复利计算,实际十五年下来年化才4.2%。保险公司没撒谎,只是把\”最优情景\”印成封面,\”市场波动调整\”写在附录第42页——用8号字体。
所以真正比较时别被经纪的PPT迷惑:
上个月在温西咖啡店见的案例最启发我:林先生用宏利保单做抵押,贷出80万加元收购寿司店,保费由店租覆盖。这种\”活用法\”比死盯分红率实际得多——毕竟保险终究是张安全网,网眼的密度比网线颜色重要。
现在若有人问我推荐哪家,会反问他:\”你后院那棵樱桃树,要的是年年硕果累累,还是暴风雪后仍挺立?\”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