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兩天陪老友跑銀行辦貸款,臨櫃才被要求補收入證明,看著他急得滿頭汗的模樣,突然覺得這事值得好好寫一篇。這張紙輕飄飄的,關鍵時刻卻重如千斤頂,銀行認不認帳,往往就靠它了。
很多人以為收入證明就是人資開張紙蓋個章那麼簡單。錯了。我見過太多人興沖沖拿著公司抬頭的信紙去銀行,結果被櫃員客氣地退回,原因五花八門:格式不符、缺了統編、甚至公司大小章「印泥太糊」都被挑剔過。銀行看的不是那張紙,是藏在細節裡的「可信度」。
最穩妥的「通行證」,其實藏在你的薪轉戶存摺裡。連續六個月的薪資入帳記錄,銀行最買帳。別只印最後一頁!要從封面戶名、帳號開始,清晰顯示每筆薪資入帳的日期、金額、註記「薪資」或「Salary」字樣。我習慣用螢光筆標出近半年薪資條目,再請行員蓋上銀行證明章,雙重保險。這份文件銀行幾乎無法質疑,因為錢就是從他們系統進出的。
如果你的公司財務夠嚴謹,請人資開立「制式薪資證明」是另一條路。但魔鬼在格式:務必包含完整公司名稱、統編、你的職稱、到職日、近三個月或半年的「固定月薪」金額(寫年薪或含獎金反而易被要求拆分計算),最後蓋上「公司大小章」與「開立日期」。記得提醒人資用「正本」開立,我曾見過影本被拒,行員低聲說怕造假。
自由工作者或現金領薪者別慌。勞保的「投保薪資明細」能當救生圈。直接上勞保局網站用自然人憑證下載,或臨櫃申請。銀行會對照你的職業與投保等級是否合理。另外,固定匯款的合作廠商請他們開「合作往來收入聲明書」,載明定期支付的金額與期間,同樣需蓋公司大小章。有位開工作室的朋友靠這招加上存款紀錄,成功貸到裝修款。
最容易被忽略的是「時間效力」。多數銀行只認三個月內開立的證明。有位客戶拿五個月前的薪資單想辦信用卡,直接被婉拒。開立前先問清楚銀行要求,別讓心血白費。還有,銀行最怕看到「手寫塗改」,任何數字或日期塗改,幾乎等同廢紙。
最後的殺手鐧?直接帶存摺正本衝銀行。當著行員的面刷存摺,顯示最新的薪資入帳紀錄,搭配雙證件,有時比紙本證明更有說服力。我陪老友就是靠這招解圍,他薪轉戶的入帳紀錄乾淨漂亮,行員當場點頭認可。
這張紙背後,銀行真正想確認的是你「持續且穩定」的還款能力。與其臨時抱佛腳,不如平時就留好薪轉記錄,跟人資打好關係。下次需要時,你就能從容地抽出那份銀行挑不出毛病的證明,而不是在櫃檯前急出一身冷汗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