週末載著全家衝武陵農場看櫻花,後座兩個小鬼為了搶扶手大打出手,岳母的登山杖卡在行李箱縫隙拔不出來,老婆在副駕翻白眼:「明年再開這台五門車上山就離婚。」這句殺傷力比安全氣囊還強,隔週立刻衝展間試車。七年養兩大兩小加長輩同住的經驗告訴我:七人座不是選配,是家庭和諧的維和部隊。
空間魔術比馬力數字重要得多。看過太多朋友買了偽七人座,第三排根本是寵物專區。真需求是:兩張汽座加裝卸中能不吵醒睡翻的幼兒,第三排要能塞進160公分青少年,後車廂還得塞兩台折疊推車加露營炊具。某德系車的第三排我坐進去膝蓋頂著前座,像在經濟艙吃12小時飛機餐,這種直接淘汰。
油錢是隱形開銷黑洞。鄰居阿凱開著美系MPV每天台北新竹通勤,月燒萬把塊油錢,聽到我開油電車只要他半價,差點把咖啡噴在引擎蓋上。家庭車得精算每公里成本,油電系統在市區紅綠燈地獄能省三成油,但跑高速反而吃虧。我最後選的日系油電車,油箱加滿顯示續航破千公里時,真有種中了發票的爽感。
安全配備不能只看星星等級。去年蘇花公路遇落石急煞,全車尖叫中煞停的那秒鐘,我發誓要把「自動緊急煞停」刻在祖宗牌位上。有嬰兒的家庭要盯「後座警報系統」,別笑!真的有人把小孩忘在車上。第三排冷氣出風口在夏天是救命神器,看過孩子下車滿身汗疹像被蚊子大軍轟炸,你就懂我在說什麼。
五年養車帳本攤開很赤裸。歐系車光換條皮帶要拆半顆引擎,工錢夠買十盒樂高。日系車保養像吃陽春麵,但開起來也真像陽春麵——平淡無奇。最後讓我簽約的關鍵是後座影音系統,雙螢幕加獨立耳機讓小鬼看佩佩豬,長途車程安靜度堪比圖書館,這投資比婚姻諮商划算。
現在全家出遊像移動套房。岳母的藥盒塞進門板格,老婆化妝包掛椅背,兒童水壺插在冷氣口杯架。上週暴雨衝清境,第三排兒子的同學突然反胃,隨手抽起地板隱藏垃圾桶接住嘔吐物,後車廂拉出礦泉水沖洗那刻,我感覺自己簡直是家庭危機處理專家。
選七人車是場家庭革命。別被炫炮外型迷惑,掀開引擎蓋算保養費,趴進第三排測頭部空間,後車廂塞進行李箱實測。記得帶全家去試乘,小孩哭鬧聲是最佳隔音測試,老婆皺眉程度就是懸吊舒適指數。當你發現找車位時不再詛咒車身尺寸,全家出遊沒人想開自己的小車,這台鐵盒子才真正稱得上「家」的延伸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