搬來鴨脷洲邨利澤樓三年,從最初摸不著頭腦到現在閉著眼都能數出街角哪家雲吞麵最彈牙,想同街坊分享這份「在地過日子」的私房筆記。這裡沒有遊客區的喧嘩,只有海風鹹味混著茶餐廳的奶茶香,是種貼著地皮生活的踏實感。
食在鴨脷洲:街坊胃袋的私藏地圖
利東街市樓上熟食中心,簡直是臥虎藏龍。「強記」的叉燒飯,焦糖色澤的邊緣帶點炭香,咬下去肉汁滲出白飯,$38連例湯,午市永遠排長龍,阿姐記性超好,第二次去就記得你走蔥。轉角「陳記粥品」的艇仔粥,綿密到不用嚼,浮皮、魚片、魷魚鬚給得豪爽,清晨五點開檔,熱氣蒸騰中一碗下肚,通體舒暢。
想平靚正快?玉桂山道旁「新興記」的車仔麵是街坊「蛇竇」,自選四餸$32,辣汁是靈魂,自家炒的蒜辣油加點咖喱粉,淋在軟糯的豬大腸上,配瓶冰鎮蔗汁,蹲在摺枱邊唏哩呼嚕吃完,汗流浹背才叫過癮。深夜餓了別慌,海怡路電車總站後巷的「明記」炭爐煲仔飯,冬天限定,黃鱔飯煲蓋一掀,滋滋作響的飯焦混著薑蔥香,凌晨一點仍有人摸黑來尋這口熱氣。
交通密碼:海島居民的生存智慧
住利澤樓最緊要識得「睇時間」。早上七點半前要到巴士站,否則90號過海車龍排到邨口轉彎位。趕時間?別指望小巴99,它像個隨心所欲的老友,有時十分鐘三架,有時半小時不見影。精明街坊都懂「曲線救國」:搭95C到黃竹坑站轉港鐵,車程多八分鐘但時間掐得準。電車是浪漫選擇,叮叮噹當搖到銅鑼灣,下層車窗全開,海風混著柴油味撲面而來,黃昏時分看海面碎金閃爍,值回$3票價。
周末去南港島線?步行十五分鐘到利東站算輕鬆,但記得帶傘!沿海那段路夏天曬到皮疼,冬天海風吹得人打顫。的士司機聽到「鴨脷洲邨」有時會擰頭,尤其交更時段,試過三架車拒載,後來學乖了,先說「玉桂山道惠康」,上車才補句:「師傅,前面利澤樓唔該。」
生活雷達:柴米油鹽的安心網
利東街市二樓的「張記雜貨」,阿婆賣的欖角自家曬,玻璃罐裝著黑亮油潤的一顆顆,蒸排骨時扔兩粒,鹹香透骨。旁邊魚檔下午四點後開始減價,廿蚊兩條黃花魚還幫忙劏好。要買藥油藥膏,街市出口「黃祥華」老藥行比連鎖店平三成,白花油濃到辣眼睛,老闆娘會拉住你叮囑:「後生女唔好成日飲凍飲啊,睇你手指月牙咁淡。」
邨口公園那排榕樹下,清晨總有幾位師傅打太極,動作慢得像凝在空氣裡。晚上換成廣場舞大媽,音響震得樓上關窗,但《甜蜜蜜》旋律響起時,陽台阿伯竟跟著哼起來。這種矛盾的和諧,大概就是屋邨生活的底色。
住久了發現,鴨脷洲像顆粗獷的珍珠,外面是貨櫃碼頭的轟鳴,裡面包裹著街市阿姐的吆喝、茶記奶茶的醇厚、鄰居晾衫滴水的細碎聲響。利澤樓不豪華,但推窗見山望海,樓下十分鐘內買齊柴米油鹽,深夜歸家總有燈火。這種「就手」的便利,比什麼景觀豪宅都來得實在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