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一個在加拿大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華人,我親身經歷過不少朋友在處理遺產時的手忙腳亂。尤其在我們這種移民家庭裡,文化差異常讓事情變得更複雜。記得幾年前,一位老鄰居突然過世,他沒留遺囑,結果子女為了多倫多那棟房子爭得面紅耳赤。那時我才深刻體會到,了解加拿大的遺產繼承規則有多重要。這不只是法律問題,更是保護家人感情的方式。
加拿大的遺產繼承順序,主要是針對沒有遺囑的情況,由各省法律規定。以安大略省為例,財產分配有一套嚴謹的階梯:如果逝者有配偶但沒子女,配偶就繼承全部財產;但若有配偶又有子女,配偶先拿走遺產中的優先份額(通常是固定金額或房產),剩下的才平分給子女。萬一沒配偶也沒子女,財產會按順位轉給父母,接著是兄弟姐妹,最後才輪到其他親戚。這種規則看似簡單,卻藏著細節陷阱,比如「配偶」的定義只限合法婚姻伴侶,同居伴侶可能得靠法庭爭取權利。
分配過程實務上挺耗時,得走完幾個關鍵步驟。首先,繼承人或代表要向法院申請遺產認證(probate),提交死亡證明和財產清單,這步可能花幾個月甚至一年,尤其涉及房產或投資時。法院批准後,得先清償逝者的債務和稅款,像是信用卡欠款或所得稅,這部分常被忽略,結果讓繼承人背鍋。最後才是實際分配財產,如果有多位繼承人,得協商誰拿現金誰拿實物,必要時還得拍賣資產分錢。我見過不少華人家庭,因為沒預先規劃,搞得親戚反目,財產卡在銀行動彈不得。
從華人視角看,這種西方體系和我們傳統觀念差異很大。在老家,長輩常口頭交代遺產,認為寫遺囑不吉利;但在加拿大,沒白紙黑字就容易出亂子。尤其移民家庭財產常跨國,比如在中國有房、加拿大有存款,這時繼承順序得配合兩地法律,複雜度加倍。我建議大家早點找律師草擬遺囑,寫明分配意願,省去後續糾紛。這不是咒自己,而是給家人一份安心。
歸根結底,遺產繼承不只是金錢問題,它牽扯情感與責任。我們華人重視家族和諧,與其事後彌補,不如提前行動。花點時間了解規則,就能避免子女為了一點財產傷感情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