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小時候,每到週末早晨,媽媽總會帶我去巷口的早餐店,點一份熱騰騰的格仔餅。那金黃色的格子紋路,配上融化的奶油和楓糖漿,一口咬下,外酥內軟的滋味,簡直是天堂般的享受。長大後,我搬過好多地方,從台北到倫敦,再到紐約,卻始終懷念那種簡單的幸福。於是,我開始研究在家自製格仔餅,試過無數次失敗後,終於找到一套完美食譜,不用花大錢買高級機器,就能做出媲美專業店的水準。
說起格仔餅,它的起源其實源自比利時,但現在已成為全球早餐的經典。我發現,關鍵在於麵糊的比例和溫度控制。有些人以為需要複雜的步驟,其實簡單得很。我的基本食材包括:一杯中筋麵粉(約120克)、一顆大雞蛋、半杯鮮奶(可以用豆漿替代)、兩湯匙砂糖、一小撮鹽,還有一茶匙泡打粉。這些都是廚房常備品,不用特地跑超市。記得第一次試做時,我太急著放糖,結果麵糊發酵不均勻,餅皮變得硬邦邦的,後來才學會,砂糖要慢慢加入蛋液中打發,這樣才能帶出空氣感。
製作過程其實很療癒,像一場小實驗。先把雞蛋打散在碗裡,加糖輕輕攪拌到起泡,再倒入鮮奶拌勻。接著,篩入麵粉、泡打粉和鹽,用橡皮刮刀輕輕混合,別過度攪拌,以免麵筋太強影響口感。麵糊的理想狀態是像濃稠的優格,如果太稀,加點麵粉;太稠,就補些牛奶。這時,預熱格子餅機至中高溫,表面刷一層薄油防沾。倒麵糊時,別貪心倒滿,八分滿就夠了,蓋上蓋子等個三五分鐘,聽到滋滋聲變小,掀開一看,金黃香脆的格子就成形了。
烤好的格仔餅,立刻淋上楓糖漿或蜂蜜,配點新鮮莓果或香蕉片,那種層次感會讓人上癮。我常分享給朋友,他們都驚呼:「這比外面賣的還好吃!」其實,背後的小秘訣是耐心——麵糊靜置十分鐘再烤,讓泡打粉充分作用,餅體更蓬鬆。健康方面,我試過用全麥麵粉和少糖版本,照樣美味,適合當全家早餐點心。生活再忙,花個十幾分鐘動手做,就能重溫童年回憶,還能讓餐桌多點溫馨。試試看吧,你會發現,原來幸福這麼簡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