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氣轟隆隆運轉的午後,我盯著剛送來的帳單發楞。上個月趁著百貨週年慶,咬牙把用了十年的老冰箱換掉,那筆五位數的款項在帳單上特別醒目。正當懊惱著荷包失血,手機突然跳出銀行推播:「刷本卡買家電,最高15%現金回饋!」當下真有種被命運捉弄的荒謬感。這幾年為了省錢,我像個偵探般研究各張信用卡的電器優惠條款,踩過雷也撿過寶,乾脆把這些血淚筆記攤開來聊聊。
你可能以為挑張「高趴數」回饋卡就穩贏?那可未必。去年我興沖沖拿著標榜10%回饋的卡片去買除濕機,結帳時店員才輕飄飄補了句:「先生,這款是福利品喔,不適用信用卡加碼。」當場少拿近千元回饋。後來才懂,魔鬼藏在「排除條款」裡:福利品、出清機、甚至某些品牌旗艦機型,常被悄悄列進排除名單。更別提那些每月回饋上限僅三五百元的神卡,刷台冰箱就爆頂,剩下金額只給0.5%,簡直像買珍珠奶茶只給第一口有珍珠。
最近半年實測幾張熱門卡,發現門道比想像更深。那張號稱「家電神卡」的藍色卡片,廣告打著12%回饋響亮,但得先消費滿兩萬才啟動加碼,且限定通路。我拿著它到熟識的巷口電器行,老闆苦笑指著牆上銀行標誌:「我們只收綠標銀行的滿額禮啦!」反倒是某張低調的百貨聯名卡,在母親節檔期疊加滿萬送千活動時,買台三萬的洗脫烘竟折了近五千,比單純的高趴數卡還殺。
分期零利率更是暗潮洶湧。上週陪同事買電視,店員熱情推薦分期:「免利息喔!用XX卡分六期輕鬆付!」差點簽下去時,我瞥見牆角海報小字:「分期付款恕不適用現金回饋。」同事當場愣住——等於為了零利率放棄兩千多回饋金。更別說某些銀行把分期交易拆成數筆小額入帳,若你同時有其他消費,很可能提早把回饋額度吃光光。現在我都隨身帶著銀行客服電話,現場直接問:「分六期買這台冷氣,還能拿滿5%嗎?」
精打細算如我,最後竟在加油站聯名卡找到寶藏。某次在電器展閒逛,攤位大哥看我在比價,湊過來低聲說:「用中油卡結,我私下多給你兩年保固。」原來加油站體系聯名卡常有隱藏福利,像滿額送加油金或抽購物金,換算下來回饋率約8%,重點是幾乎沒人搶名額。前陣子買微波爐試刷,兩週後真的收到電子油券,比某些限量登錄的信用卡實在多了。
這些年最大體悟是:別被華麗數字迷惑。真正划算的交易,往往藏在「通路活動+信用卡疊加」的縫隙裡。像我現在買家電前必做三動作:先查電商平台的限時折扣碼,再對照實體門市的滿額贈品,最後掏出當月回饋上限最高的卡。上個月用這招買空氣清淨機,電商節省兩千、門市送濾網、信用卡再退八百,七折入手還多賺組耗材。省下的錢,正好夠請老媽吃頓和牛火鍋——畢竟刷爆卡的藉口,總得用孝心包裝才理直氣壯嘛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