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兩點半,電腦螢幕的藍光刺得眼睛發酸。滑鼠游標在十幾個盜版網站間游移,彈出廣告像打地鼠般接連竄出。螢幕上《鴨王》的畫面卡在任達華抽雪茄的特寫,緩衝圈轉了三分鐘——這已是我這週第三次被盜版網站耍得團團轉。當畫質突然切換成360p的馬賽克版本時,我猛然關掉網頁,聽見自己嘆氣的聲音在寂靜房間裡格外清晰。
台灣影迷對港產片的熱情向來熾熱,但尋找片源時總像在走鋼索。去年影視產業因盜版損失逾23億台幣的數字登上新聞時,我盯著手機螢幕愣了很久。想起某次在論壇看到《鴨王》導演邱禮濤的專訪,他提到有場賭場戲動用七十台攝影機,美術組耗時三週搭景。當觀眾在盜版網站忍受跳針畫質時,這些匠心全被壓縮成模糊的色塊。
真正讓我戒掉盜版的轉捩點,是某次在friDay影音重溫《鴨王》的體驗。何浩文在遊艇上與袁嘉敏的對峙戲,海面波光在4K畫質下流動如液態黃金,杜比音效讓浪花聲從耳後包圍過來。這才驚覺以前看的槍版,連何浩文西裝的暗紋都被壓縮成團灰影。正版平台附帶的導演講評音軌裡,邱禮濤笑說任達華抽雪茄的鏡頭重拍了十九次,只因他堅持要拍到煙圈與霓虹燈重疊的魔幻瞬間——這些細節,盜版網站永遠給不了。
若說Netflix是國際連鎖餐廳,台灣本土平台更像是巷弄私廚。在LiTV重溫《鴨王》時發現他們竟收錄了2015年台北首映的幕後花絮,何浩文用生澀台語說「多謝捧場」的畫面讓我會心一笑。而遠傳friDay的「港產片專區」像影迷的藏寶圖,從《鴨王》順藤摸瓜找到《雛妓》《同班同學》,系統推薦的片單精準得嚇人。
最近發現連香港老牌片商寰亞都進駐Hami Video開設專區。上個月重溫《鴨王》時,發現結局字幕後竟藏著當年刪減片段:何浩文在碼頭扔掉西裝外套的長鏡頭,月光把他背影拉得很長。這顆被導演忍痛剪掉的鏡頭,在正版平台沉睡了八年才重見天日。盜版網站永遠不會告訴你,那些被時長限制犧牲的膠捲裡,藏著多少遺珠。
有次在影展酒會遇見某位攝影指導,他握著酒杯苦笑:「現在最怕親友傳來盜版連結,畫質渣到懷疑人生,還問我怎麼把夜景拍糊了。」當我們抱怨台灣看不到港片時,或許該看看信用卡是否還綁著某個正版平台。打開Apple TV+搜尋《正義迴廊》的夜裡,我忽然懂了那些藍光碟收藏者——當楊詩敏在法庭崩潰痛哭時,她睫毛顫動的細紋都清晰可見,這才是對創作者最基本的尊重。
(評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