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木球会会员指南与活动体验分享
搬來香港第七年,終於在朋友引薦下,成了木球會會員。坦白講,最初純粹想找個綠地舒展筋骨,沒想到這片隱於鬧市的綠洲,竟成了我生活節奏的調節閥。入會前查資料,發現網上系統性分享不多,索性自己來寫一篇,給有興趣的朋友作個參考。
入會過程比想像中嚴謹,卻非高不可攀。需要兩位現任會員擔保,遞交申請後,委員會審核約莫兩個月。會費分入會費與年費,坦白說不算便宜,但細算下來,包含的設施使用權和活動,對真正熱愛運動與社交的人來說,性價比其實不低。這裡沒有浮誇的炫富氣息,更多是低調務實的老派紳士淑女,以及真心享受運動樂趣的家庭。
會所的心臟地帶,無疑是那片保養得宜的板球場。翠綠草皮在維港背景襯托下,有種奇妙的衝突美感——一面是殖民時代的英式優雅,一面是亞洲國際都會的摩登天際線。第一次看正式比賽,才懂規則精髓不在激烈碰撞,而在策略佈局與優雅儀態。會員可預約教練指導,從握拍、投球到跑位,學問很深。我這運動神經普通的人,練了三個月,終於能勉強打完一場友誼賽,揮拍擊中球心那刻的清脆聲響,成就感莫名巨大。
除了板球,設施多元得驚人。奧林匹克標準泳池常年恆溫,人少水淨,游起來格外暢快。網球場地質一流,傍晚燈光亮起時分,約三五好友來場雙打,汗水淋漓後到露台喝杯冰涼檸檬茶,疲憊感瞬間蒸發。最讓我驚喜的是壁球場,冷氣強勁,預約難度卻不高。健身中心器材齊全,還附設物理治療室,運動後拉傷肩膀,當天就約到治療師處理。
社交活動是另一重頭戲。別以為只是沉悶的英式下午茶。每月「國際美食之夜」水準極高,上月泰國主題請來曼谷米其林推薦主廚坐鎮,冬蔭功的酸辣層次至今難忘。週末常有爵士樂隊在花園演奏,微風、音樂、手中一杯香檳,壓力自然消散。最溫馨是聖誕季的「兒童工坊」,老師傅教孩子們手作薑餅屋,笑聲滿天飛,我家小子至今念念不忘。
這裡也是拓展人脈的溫床,但非功利性質。在泳池畔或餐廳,常不經意認識各行各業有趣人物。上個月認識了位退休航海船長,聽他講述七十年代跑遠洋的驚險故事,比小說還精彩。會刊上常有會員發起的興趣小組招募,從紅酒品鑑、古幣收藏到觀星活動,深度遠超普通社交俱樂部。
若說缺點,大概是部分設施略顯歲月痕跡。更衣室木櫃有歷史刮痕,但維護得乾淨清爽,反添幾分老錢風韻。餐廳服務偶爾因活動爆滿略慢,但侍應記性極好,第二次去就記得我偏好少冰的凍檸茶。嚴格著裝要求起初不慣,久了反而欣賞這份儀式感——在短褲拖鞋遍地的香港,保留一方講究的空間,是種珍貴的堅持。
想體驗傳統精髓,推薦週末來份「Full English Breakfast」,炒蛋香滑,煙肉煎得焦脆,配著維港晨光慢慢享用。下午茶架上的司康餅是靈魂,一定要趁熱抹上厚厚凝脂奶油和自製草莓醬。黃昏時分,帶本書坐在面向球場的露台,看球員身影在金色餘暉中拉長,草皮散發著剛修剪過的清香,這一刻,香港的喧囂彷彿被隔絕在圍欄之外。
入會值不值?答案因人而異。若追求最新最豪設施,這裡或許不夠閃耀。但若嚮往一片能運動、放鬆、結交同好、感受獨特文化底蘊的綠洲,木球會像瓶陳年威士忌,初嘗未必驚豔,細品方知醇厚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