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,大家好,我是阿明,一個在溫哥華生活了快十年的老移民,從留學生到現在工作定居,一路走來,錢包總是在尖叫。記得剛來時,銀行帳戶像被掏空的殼子,學費、房租、生活費,每一分都壓得喘不過氣。但時間久了,慢慢摸索出一些實用的省錢門道,不是那種網上隨便抄來的清單,而是親身踩過坑後的真實體會。今天,就和大家掏心窩子聊聊,如何在加拿大留學時,把每一塊錢都花在刀口上。
住房絕對是開銷的大頭,尤其在大城市像多倫多或溫哥華。我當初第一年住學校宿舍,每月上千加幣,簡直是燒錢。後來學乖了,搬去郊區合租,找華人社群的小廣告,省下一半費用。記得在列治文租了個老房子,三個人分攤,每月才五百塊,還包水電。關鍵是別急著簽約,多看幾家,親自跑一趟,跟房東聊聊家常,有時華人房東更懂留學生的苦,會給點折扣。冬天暖氣費高,學會調節溫度,晚上關掉一些房間,省下的錢夠吃幾頓好料了。
學費這塊,別光盯著官方數字。我申請過好幾個獎學金,秘訣是提早動手,別等到截止日前才匆忙交表。多和教授打好關係,課後多問問題,他們常知道些冷門的資助機會。像我就拿過一個社區華人基金會的獎學金,只因為在志工活動中露了個臉。另外,選課時避開熱門時段,挑下午或晚上的課,學費有時能打折,還能順便找份兼職。我在學校圖書館打工,每週十小時,賺點零花錢,順便累積本地經驗,一舉兩得。
生活開銷看似小錢,累積起來嚇死人。食物省錢的藝術,我練得爐火純青。華人超市是寶藏,像大統華,常有特價時段,買菜挑傍晚去,新鮮蔬果打折多。自己煮飯最划算,週末一次煮好幾餐,冷凍起來。記得有次窮到只吃泡麵,後來學會買大包米和豆類,營養又省錢。交通方面,學生卡一定要辦,月票省不少。娛樂?免費活動多的是,公園野餐、社區節慶,比花錢去酒吧強多了。
二手物品文化在加拿大很盛行,別覺得丟臉。我書桌、衣櫃全是Kijiji上淘來的,幾十塊搞定。書本更別買新的,學校論壇或Facebook群組,總有人在轉售。長遠看,培養省錢習慣比短期省錢更重要,比如記帳app用起來,每月檢視開支,找出漏洞。留學不只是讀書,更是學會獨立生活,這些技巧幫我熬過最難的日子,現在回想,都是寶貴的人生課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