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鄰居老王火急火燎敲我家門,說兒子開學要搬宿舍,想借我車運行李。我遞鑰匙的手突然頓住——萬一出事怎麼辦?去年溫哥華就有車主把車借給朋友,結果朋友醉駕撞了路牌,車主被追償三萬加幣維修費。今天咱們就來掰開揉碎講講:在加拿大借車出事,車主責任這把達摩克利斯劍到底懸多高。
法律上這叫「車主責任原則」(Owner\’s Liability),簡單說就是方向盤在誰手裡,鍋就扣在誰頭上?錯!安省《公路交通法》第192條白紙黑字寫著:當駕駛人沒能力賠償時,車主自動成為「備胎賠償人」。去年多倫多法院判過經典案例,車主借車給無保險的堂弟,雨天超速側翻撞毀農場圍欄,最後車主和堂弟各扛50%賠償責任。
最要命的是保險盲區。你以為自己買了全險就高枕無憂?翻開保單細則第12頁小字:「非列名駕駛人條款」——如果借車人駕齡不足兩年或曾有酒駕記錄,保險公司有權拒賠。阿省卡爾加里真實案例:車主把SUV借給剛拿G2駕照三個月的同事,對方在鹿蹄鎮冰面打滑撞樹,保險公司以「駕駛人經驗不足」為由只賠70%,剩下八千加幣維修費車主自掏腰包。
教你三招金鐘罩:第一招「鑰匙審查術」。借車前拿手機拍對方駕照正反面,登入省府官網查詢違章記錄(像BC省的ICBC Driver Record)。第二招「保險疊buff」,每年多花百來塊加購「偶爾駕駛人附加險」,保費可能比你想像的便宜。第三招「生死狀備忘錄」,手寫簽署借車協議,明確寫上「如因酒駕/超速導致事故,駕駛人承擔所有墊底費」——別笑,這張紙在BC省民事法庭上救過至少三位華人車主。
真遇上事故別慌張。記住這個動作鏈:先讓借車人撥打911報案(千萬別自己代報,否則保險可能認定你操控現場),接著用手機拍下對方駕駛座照片(證明當時誰在開車),最後立即致電保險公司報案編號。去年魁北克車主靠行車記錄儀拍到借車人邊開車邊刷TikTok的畫面,成功把賠償責任轉移90%。
說到底方向盤就像家門鑰匙,借出去那刻就押上了信用賭注。我現在車裡常備兩份文件:塑封的「借車風險告知書」和保險經紀24小時緊急電話。畢竟在加拿大這個車輪上的國度,懂規則比講義氣更重要——你總不想像溫尼伯那位老兄,因為借車給教會弟兄,結果賠掉剛付完首付的公寓吧?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