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從中國飛回多倫多,我都會在多倫多皮爾遜機場的免稅店裡轉一圈,手裡提著大包小包,心裡盤算著省下多少錢。記得去年聖誕節前回國探親,在機場免稅區買了瓶高檔威士忌,比市區商店便宜了近30%,還免了13%的HST稅。那種撿到寶的感覺,真讓人上癮。作為在加拿大生活十幾年的華人,我發現免稅購物不只是旅遊的小確幸,更是日常省錢的智慧。但很多人只停留在表面,以為免稅就等於最便宜,其實裡頭藏著不少學問,搞不好反而多花冤枉錢。
免稅購物,說白了就是避開加拿大聯邦和省級的銷售稅,比如GST或HST。這些稅加起來動輒10%以上,對買高價品來說差很大。在加拿大,最常見的免稅點是國際機場的離境區,像是溫哥華、卡加利或多倫多的機場,還有美加邊境的免稅店,比如尼亞加拉大瀑布附近的關口。這些地方專賣菸酒、香水、化妝品或電子產品,但別以為所有東西都划算。我曾經比價過,機場免稅店的化妝品可能比市區打折時還貴,關鍵是要挑時機。例如,淡季出行時,免稅店常有促銷,搭配航空公司的里程積分,能再砍一刀價。
省錢的秘訣在於提前規劃和精明比較。出發前,我會用手機APP查好商品市價,比如在Shoppers Drug Mart或Costco的常規售價,然後對照免稅店的標籤。去年夏天,我在溫哥華機場買了套La Mer護膚品,省了15%,但前提是我知道官網當時沒活動。另一個絕招是善用信用卡福利,像RBC Avion或TD Aeroplan卡,累積點數換免稅購物券,有時還能疊加店家的會員折扣。華人朋友特別愛買茅台或高檔紅酒,這些在免稅店往往有庫存,但切記海關限制:每人只能帶1.5升酒類入境,超量會被課稅,得不償失。
更深一層的陷阱是隱藏費用和誤區。很多人以為免稅就萬無一失,卻忽略匯率波動或服務費。比方說,用外幣結算時,如果加幣貶值,實際省幅可能縮水。我有次在邊境店買電子菸,店員推銷「免稅優惠」,結果結帳才發現加了手續費,整體比Amazon貴。更糟的是,回國後沒申報免稅品,海關抽查到會罰款。我的經驗是,買前先問清楚退稅政策,保留收據,並用CBSA的官方App估算免稅額度。畢竟,省錢的真諦不是衝動購物,而是精打細算的習慣。
作為華人,我還會瞄準文化熱門品,像日本SK-II神仙水或法國紅酒,這些在免稅店常有獨家套裝,比亞洲買還便宜。但別盲目跟風,先想想自己是否需要。總的來說,免稅購物是門藝術,融合了耐心和知識。下次你飛國際線,不妨試試我的方法,分享你的戰利品故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