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個月幫閨蜜核算新居開支,她突然傳訊問:「清潔阿姨開價時薪450算貴嗎?」我盯著手機愣住——這比三年前我找的行情整整漲了四成。更弔詭的是,當我翻出通訊錄裡五位清潔夥伴的報價單,價差竟從300到600元不等。這行當的水,深得能淹死人。
某個週六午後,我窩在咖啡館約談了從業十二年的玉姐。她邊攪動焦糖瑪奇朵邊苦笑:「客人總嫌我們報價浮動像股票,可清潔費根本是城市經濟的溫度計啊。」她扳著手指細數:信義區豪宅擦扇葉要拆三層防塵網,汐止老公寓清霉斑得自備工業除濕機,光油錢和時間成本就吃掉三成收入。
真正讓我驚醒的是幫母親整理帳本那晚。翻到去年請阿姨打掃神明廳的紀錄,時薪400看似合理,但當我拆解工序才發現貓膩——神龕雕刻縫隙得用棉花棒沾酒精慢慢摳,八小時實際有效清潔時間不到五成。玉姐那句「別用時薪除面積,要用難度除工時」突然震得我耳膜發麻。
雙北行情正在上演殘酷的M型裂變。朋友在永康街租的二十坪套房,清潔隊開價600/時還得提前兩週預約;而我表姊在淡水新市鎮的透天厝,350/時能請到三人團隊。關鍵在隱形門檻:市中心案源集中能壓縮交通耗損,蛋白區師傅得跨區趕場,油錢和時間都在啃噬那本就不厚的利潤。
最暗黑的定價藝術藏在工具迷宮裡。上個月陪同事面試清潔公司,對方遞來報價單寫著「基礎清潔380/時」,細看備註欄卻列著:「除膠劑每窗加收200」「石材保養劑每坪加150」。這簡直是咖啡店菜單的變形記——濃縮咖啡便宜,加奶泡糖漿卻層層疊價。真正懂行的主婦都明白,自備德國進口清潔劑能砍價15%,這招我在天母陳太太家學到的。
簽約前夜請務必玩場「清潔俄羅斯輪盤」。我養成習慣在初次合作時,故意在書架第三層留張千元鈔。遇過有位阿姨打掃完主動夾在記事本歸還,也有位從此消失聯絡。這比什麼履約保證都真實,畢竟能通過鈔票考驗的手,擦你家琺瑯鍋才不會刮出蛛網紋。
現在幫閨蜜談判我有套殺手鐧:要求師傅帶齊三色抹布現場示範清廚房油網。肯當場演練的多半真功夫,要是支吾推託的,報價再低都是坑。上週靠這招幫她砍下兩成費用,省下的錢夠買半打紅酒——當然是慶功用的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