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幾個月,我帶著Sony A7R5走遍世界各地,從東京的霓虹街頭到挪威的峽灣山巔,這台相機簡直是我的第三隻眼。高達6100萬像素的解析力,讓每一張照片都像在講故事,細節多到能數清樹葉上的紋路。記得在冰島拍極光時,天空的綠光與地面冰川的倒影,A7R5的動態範圍硬是捕捉了所有層次,沒讓暗部糊成一團。那晚風大得站不穩,我手動調了ISO到1600,搭配f/2.8大光圈鏡頭,快門壓在15秒,結果出片後朋友都問是不是修圖特效。
說到日常街拍,A7R5的自動對焦系統根本是救星。有次在曼谷市集,人群擠得水泄不通,我開啟了實時追蹤功能,鎖定一個賣水果的阿婆,她移動時相機像黏住一樣精準對焦。背景的模糊效果不是靠後製,而是用f/1.4定焦鏡營造淺景深,讓主體跳出來。這裡分享個小技巧:別太依賴全自動模式,手動微調白平衡到「陰天」設定,能讓亞洲膚色更自然,尤其黃昏時拍人像,暖調光影會透出故事感。
拍風景時,A7R5的高像素是雙面刃。在瑞士阿爾卑斯山,我架腳架拍日出,6100萬像素把雲層和雪峰的紋理全抓下來,但檔案大到一張RAW檔就破百MB,記憶卡吃緊。這時得活用機身的像素偏移模式,拍四張合成一張,細節更銳利。記得上回在台灣太魯閣,我忘了帶ND濾鏡,硬是靠機內HDR模式拉回高光,峽谷的陰影處沒死黑。經驗談:風大時關掉防手震,不然長曝光會糊,我吃過這虧。
人像攝影方面,A7R5的眼控對焦讓模特兒眼神永遠犀利。東京澀谷街頭拍時尚外拍,模特兒轉身瞬間,相機自動鎖定瞳孔,連睫毛根根分明。我偏好用85mm鏡頭,光圈開到f/1.8,背景車流化為光斑,主體卻清晰如刀割。光線處理是關鍵——陰天時加反光板補面光,別讓臉部扁平。有次在巴黎咖啡廳,自然窗光斜射進來,我調低對比度設定,皮膚質感柔得像油畫。
運動攝影考驗反應,A7R5的連拍速度沒讓我失望。上個月在加州衝浪賽,我設20fps連拍,追蹤選手的空中翻轉,電子快門靜音不干擾。快門優先模式設1/2000秒凍結水花,事後檢視,每張都抓到水珠的晶瑩。提醒大家:電池耗電快,戶外拍攝多帶一顆備用,我有次在沙漠拍到一半沒電,錯過駱駝商隊的經典鏡頭。
後期處理只是點綴,A7R5的原片就夠強。我習慣用Lightroom微調曝光,但機身直出的JPG色彩已很討喜,「生動」模式適合風景,「肖像」模式保留膚色細節。回想挪威之旅,雪山湖泊的藍綠色調,我幾乎沒修就上傳社群,朋友狂讚像明信片。攝影到頭來是心態:別被規格綁架,多走出去實拍,失誤也是學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