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一個在台北、香港、東京三地跑透透的信用卡玩家,我手頭累積了十幾張Visa Signature卡,每年光是年費加總就破萬台幣,說真的,每次收到帳單都像被刺一刀。去年我花了大半年研究東亞各國的免年費門路,才終於把這筆開銷壓到零,過程跌跌撞撞,今天就來分享這些血淚換來的乾貨。
先談年費比較,東亞地區的Visa Signature卡差異超大,光台灣本地就分層級。像國泰世華的頂級卡年費8,000台幣起跳,香港匯豐的Platinum版要2,800港幣(約11,000台幣),日本三井住友的則更貴,年費15,000日圓(約3,300台幣)但附帶機場貴賓室無限次,值不值看個人需求。重點是,這些數字背後藏陷阱,比如香港卡常綁最低消費額,沒達標就加收10%手續費,我去年就中招一次,白白多付一千多塊。
免年費攻略才是精華,核心在「談判」和「策略」,不是光靠刷滿額就行。以我的經驗,台灣銀行吃軟不吃硬,年初打客服直接說「考慮剪卡」,八成會給免年費優惠,但得準備消費紀錄當籌碼,像我用玉山卡去年刷了30萬台幣,對方立刻點頭。香港更現實,得搬出競爭對手方案,比如拿中銀的免年費活動比較,匯豐就會跟進。日本則重禮儀,寫封正式郵件附上年度貢獻報告,三井住友回覆率超高,我試過三次都成功。切記避開年底旺季申請,銀行忙翻容易拒絕,選在淡季三月出手最聰明。
實戰案例給你參考,去年我搞定了香港渣打的Visa Signature卡免年費,關鍵是先刷到他們要求的15萬港幣門檻,再搭配分行經理面談,帶點伴手禮拉關係,最後簽個一年約就搞定。過程耗時但值得,省下的錢夠飛一趟首爾。不過別貪心,手上卡太多反而難管理,我現在只留三張主力卡,專攻回饋高的,其他全剪掉。
總歸一句,免年費不是夢,但得腳踏實地做功課。東亞各國玩法不同,台灣重人情,香港講效率,日本看細節,摸透規則就能游刃有餘。下次看到年費帳單,別急著付錢,拿起電話試試看,說不定有驚喜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