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第一次接觸期貨交易時,我坐在紐約一家小咖啡館裡,盯著手機螢幕上的價格跳動,手心冒汗。那時剛從大學畢業,以為憑著幾本書就能征服市場,結果不到一個月就賠掉半數積蓄。期貨合約不是賭場,它是高槓桿的雙面刃——賺得快,賠得更快。新手常犯的錯,就是急著跳進場,卻忘了帶上策略這張安全網。這幾年跑遍東京、倫敦的交易室,看過無數散戶從零起步,那些活下來的,都有一個共通點:他們把策略當成生存手冊,而不是事後諸葛亮。
談到核心策略,趨勢追蹤可能是最直覺的入門法。想像你在衝浪,市場浪潮來了就順勢而為,別逆流硬拼。簡單說,當價格突破關鍵阻力位(比如前日高點),就果斷做多;反之,跌破支撐位就做空。這招聽起來老套,但新手最容易上手,因為它依賴客觀數據,而非直覺。我在香港認識一個菜鳥交易員,他用這方法搭配移動平均線(例如20日均線),半年內翻了本金兩倍。不過,切記別貪心——設定停損點,比如進場價的2%以內,否則一次黑天鵝事件就能讓你歸零。市場沒有永遠的順風,停損就是你的救生衣。
反轉策略則像在廢墟中挖寶,風險高但回報誘人。當市場過度反應,價格跌到極端低點時進場,或漲到瘋狂高點時放空。這需要耐心和紀律,新手常因情緒而提前出手。舉個實例:2020年原油期貨暴跌到負值,我眼見一群散戶恐慌拋售,卻有少數人冷靜分析供需基本面,趁機低接,後來反彈時大賺。關鍵在於確認訊號——用RSI指標(相對強弱指數)超過70視為超買,低於30為超賣,再配合成交量變化。但別孤注一擲,永遠分倉操作:把資金拆成小份,每次只押注一部分,這樣就算失誤也不至於全盤皆輸。
風險管理才是真正的王牌策略。許多人沉迷於預測價格,卻忘了控制槓桿這頭怪獸。期貨合約的槓桿動輒10倍以上,意思是1萬美元能操控10萬美元部位,但虧損也會放大。新手最好從低槓桿開始(例如5倍),並用「風險資金比例」原則:單筆交易最多投入總資金的1%。我在新加坡教課時,常強調「生存優先」——每晚覆盤交易記錄,問自己:如果重來,會改變什麼?模擬交易帳戶是免費的練習場,先用它測試策略三個月,再碰真錢。記住,市場永遠有機會,但你的本金只有一次。
心理層面往往被忽略,卻決定成敗。交易不是數學題,它考驗人性——恐懼讓你提前停損,貪婪讓你延遲獲利。培養「機械化執行」的習慣:寫下交易計劃(進出場點、停損位),然後像機器人一樣遵守。找個交易日記本,記錄每次決策背後的情緒,久而久之,你會看清自己的弱點。期貨之路像跑馬拉松,新手別求速成,每天花一小時學習市場新聞和技術分析,累積經驗感才是真功夫。最後送一句華爾街老話:計畫你的交易,交易你的計畫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