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禮拜去惠康買菜,結帳時店員遞給我一張小卡,說可以免費參加抽獎贏豪華大禮包。我當下有點愣住,心想這年頭超市活動花招多,但免費的東西總讓人心癢癢的。記得小時候在台南老家,街坊鄰居常聚在雜貨店前抽獎,那氣氛熱鬧得像過年,誰抽中一包餅乾都能樂半天。現在惠康搞這個,我忍不住想試試手氣,順便聊聊背後的故事。
惠康這家超市在台灣開了幾十年,從北到南都有分店,主打平價生鮮和日常用品。他們的抽獎活動通常貼在門口海報或收銀台旁,規則簡單到不行:買滿一定金額就送抽獎券,填個名字電話丟進箱子就行。這次的豪華大禮包聽說價值上萬,裡頭有進口食品禮盒、家電券,甚至可能抽到旅遊行程。不過,細節得看分店公告,有些地方還得掃QR碼線上參與。我上次在台中分店碰過,店經理笑說這是回饋老顧客,但明眼人都懂,無非是想拉人氣多消費。
說實話,我參加過兩三次,一次都沒中獎。但過程挺有趣的,像在玩小賭博。第一次是陪老媽去,她抽中一包米,樂得整天嘮叨惠康貼心。後來我自己試,填券時總幻想中大獎去旅行,結果只拿到折價券。朋友阿明更慘,他迷上抽獎,每週跑惠康花錢買券,最後發現花掉的錢比獎品還多。這讓我反思,免費抽獎真有那麼好?表面上是天上掉餡餅,背地裡是商家算計。惠康靠這招吸引人流,統計說能提升兩成業績,可對我們小老百姓,中獎率低得像中樂透,大多是陪跑。
抽獎的本質其實是場心理遊戲。惠康這類活動設計得巧妙,用「免費」當誘餌,勾起人的貪婪和僥倖心。心理學叫「損失厭惡」,我們怕錯過機會,就衝動參與。但細想,抽獎券的成本早攤在商品價格裡,羊毛出在羊身上。我在日本住過幾年,那裡的超市抽獎更透明,會公布中獎率,惠康卻很少提。這不是批評他們,畢竟企業要生存,只是提醒大家別太當真。就像我老媽說的:「抽獎當娛樂,別指望發財。」偶爾玩玩無妨,但設定預算,別為張券多買不需要的東西。
回歸現實,惠康的活動還是有點小確幸。如果純粹想試手氣,挑個閒日去買必需品,順手填券,說不定真撞上運氣。我就聽過網友分享中獎經驗,那份驚喜能開心好幾天。但切記,抽獎是生活調味料,不是主菜。下次逛惠康,別被海報沖昏頭,理性消費才實在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