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兩日同舊同事飲咖啡,佢話而家啲錢擺喺活期戶口好似放喺雪櫃嘅生果,唔會爛但都唔會變多。我即刻笑咗出聲,心諗你仲未發現中銀、滙豐呢啲大行活存得嗰0.001%?佢聽完個嘴張大到可以塞粒雞蛋,第二日就衝去轉咗戶口。講真,活期存款唔係擺到生蜘蛛網就得,識得揀同識得擺,隨時多出幾餐茶記錢。
而家行過銀行街,成日見到「活期高息」嘅易拉架,但實際撳開手機一查,大部分仲係得0.01%到0.05%徘徊。上個月幫阿媽整理佢本紅簿仔(佢堅持用存摺),發現佢中銀戶口廿幾年嚟利息加埋都買唔到一籠蝦餃。唔好以為大銀行就穩陣,喺近乎零息嘅環境下,你嘅血汗錢正每日被通脹靜靜咬食。
不過活存遊戲規則早就變咗天。我上個月同銀行做按揭傾偈,個RM順手show咗個「隱藏版」活存玩法俾我睇:原來而家玩緊「階梯式利率」。簡單講就係你擺多啲,銀行先肯俾多少少甜頭你。好似某幾間標榜高息嘅虛擬銀行,擺夠5萬可能有0.5%,但去到50萬先有1%或以上。最吊詭係,佢哋官網首頁大大隻字寫嘅「最高2%」,底下永遠有行螞蟻咁細嘅備註「需符合指定理財要求」。
我特登拎個計數機同大家計條死數:假設你有20萬流動資金,擺喺傳統活存(0.05%),一年利息得100蚊,真係搭多幾次地鐵都冇咗。但轉去有條件嘅高息活存(假設達標1.2%),一年有成2400蚊,夠你請全家打邊爐。關鍵在於你有冇花15分鐘做轉會動作。
講到實戰,我自己用緊三招吊高活存利息。第一係「新資金突襲」:見到有限期新資金優惠(通常頭三個月特高息),即刻調動閒錢過檔食盡蜜月期,到期再跳槽。第二招係「捆綁增值」,好似我綁埋證券戶口同信用卡自動找數,直接由1%跳上1.8%。第三招最狠辣係「過河抽板」,專吼啲要你開立定存先送活存加息的package,等拎完加息即刻斬纜走人(記得睇清楚有冇捆綁期)。
不過高息背後總有魔鬼,我舊年就中過伏。有間銀行寫明「日均餘額達標享1.5%」,結果月尾臨時要交稅抽走部分錢,拉勻當月日均差幾千蚊,即刻被打回原形得0.3%。仲有啲要你每月做指定交易次數,試過忙起上嚟漏咗轉帳五次,成個月白做。所以而家我手機set咗三個提醒:月尾查日均、轉帳次數check點、同優惠到期提示。
最近開始玩埋「活存游擊戰」,將資金分幾注擺唔同平台。主力錢放喺有加息嘅傳統銀行(貪佢即時過數快),另外擺部分去虛擬銀行食高息(但記住FPS轉數快限額)。最過癮係發現某證券戶口嘅閒置資金都有1%活息,買唔到股都照收租。呢個年代,識得將錢搬來搬去,先係真正嘅活存贏家。
講到尾,活期存款唔應該係財務規劃嘅終點站。我每季檢視一次活存水位,多出嚟嘅利息同本金,會自動波轉去基金月供或者優質股收息。記住啊,而家仲死死氣擺錢喺傳統活存戶口,等同將銀紙放入碎紙機——唔會即刻消失,但購買力正一分一秒被磨碎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