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整理著冰島極光團的照片,指尖停在急診室那張模糊的影像上。去年在雷克雅維克深夜高燒不退,救護車呼嘯而過的刺耳聲猶在耳邊。當時握著那張皺巴巴的中銀旅遊保單,成了異國黑夜裡唯一的浮木。那份安心感,讓我在回台後認真翻遍市面十幾家旅平險條款,才懂所謂「保障」二字,在關鍵時刻的重量。
你可能聽過太多「保費便宜」、「全球理賠」的宣傳詞,但當你真在海外醫院的冷板凳上發抖,或遺失裝著護照的背包時,真正能拉你一把的,往往藏在密密麻麻的附註條款裡。中銀的方案未必最便宜,但它用幾項細節說服了我:比如行李延誤六小時就啟動現金津貼,不必苦等24小時;又比如在歐洲小鎮藥局買的處方消炎藥,收據拍清楚就能申請實支實付,不必跟保險公司玩文字遊戲。
最深刻是醫療轉送條款。多數保單寫著「必要時安排醫療專機」,但中銀條款多了一句:「包含主治醫師判斷需轉回原居地治療之全程運輸」。去年朋友在北海道滑雪摔傷脊椎,就是靠這條文,由日本醫師聯合台大醫院評估後,直接包醫療專機回台。事後他苦笑:「光是那趟專機費用,就超過二十年繳的總保費。」
別被「旅遊不便險」這溫和名稱騙了。在法蘭克福機場親眼目睹一對老夫妻因罷工困三天,他們的中銀保單涵蓋了臨時住宿與定額購物金,但隔壁旅客買的A公司保單,卻因「罷工屬免責條款」而拒賠。魔鬼藏在「除外責任」那幾行小字:中銀將罷工、暴動與天然災害列為承保範圍,這在歐洲火車頻繁罷工的年代,簡直是救命符。
當然也有痛點。上個月在京都遺失相機鏡頭,理賠時需出示當地警察局的「遺失證明書」,光是溝通就耗掉兩小時。但換個角度想,嚴謹流程反能杜絕詐保。建議出發前用手機拍下保單證號頁與緊急聯絡電話,存在雲端相簿——我在九州自駕爆胎時,就是靠這張截圖,讓道路救援服務直接聯繫當地車廠,省去比手畫腳的窘境。
挑旅遊險像選登山裝備,平路行走無感,暴雨狂風時才知真章。中銀這套方案像件防風係數破萬的Gore-Tex外套:保費或許多幾百元,但當你在阿爾卑斯山遭遇暴雪,或在曼谷街頭被搶走背包時,會慶幸當初沒省那件「隱形裝備」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