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園機場二航廈的登機口前,我盯著手機螢幕上跳動的登機時間,指尖不自覺敲打著行李箱拉桿。隔壁候機區的塑膠座椅擠得像沙丁魚罐頭,嬰兒哭聲混雜著機場廣播,空氣裡瀰漫著疲憊的氣味。這時突然想起錢包深處那張藍色卡片——HSBC EveryMile信用卡。半信半疑走到環亞貴賓室門口,櫃檯姊姊刷過卡片後淺淺一笑:「林先生今天使用免費權益喔。」推開厚重的隔音門,溫熱的現煮牛肉麵香氣瞬間裹住全身,落地窗外是緩緩滑行的747巨鳥,世界突然安靜下來。
這張卡片的機場貴賓室福利,藏在密密麻麻的權益手冊裡第27頁。銀行不會主動敲鑼打鼓告訴你,它綁定的是「龍騰出行」(DragonPass)這個全球貴賓室網絡。重點是:免刷機票!這點徹底改變遊戲規則。多數信用卡要求你得用該卡支付八成以上旅費,EveryMile卻像張隱形通行證。上個月臨時幫朋友送文件到香港,當天來回刷了張最便宜的機票,照樣窩在赤鱲角Plaza Premium貴賓室啜飲冰滴咖啡,看著玻璃窗外匆匆過客,有種作弊的快感。
但免費午餐總有隱藏條款。卡片條約裡那行「每次使用」和「每次旅程」的差別,值得用放大鏡檢視。去年十二月飛北海道,貪心想在台北出境用一次、東京轉機再用一次,結果羽田機場櫃檯的平板電腦跳出紅字警示。原來規則寫的是「單次旅程限用乙次」,所謂旅程定義是「從出發地到最終目的地」,轉機點再華麗都算同段旅程。那次學到的教訓是:免費權益要精準用在最崩潰的時刻——例如清晨六點轉機的仁川機場,或是曼谷廊曼這種連充電插座都靠搶的舊航廈。
真正懂玩的人會研究龍騰APP裡的貴賓室星等。香港機場的「逸連」有淋浴間能洗去長途飛行的黏膩;新加坡T3的「SATS」現煮叻沙濃得能勾芡;伊斯坦堡新機場的「IGA Lounge」甚至能預約十分鐘肩頸按摩。但東京成田的某些協力貴賓室就像超商休息區升級版,只有冷三明治和汽水機。我的私房策略是:提前三小時到機場,先巡視所有可用貴賓室再決定,畢竟免費額度要花在刀口上。
去年在吉隆坡KLIA2的貴賓室撞見同持HSBC卡的台灣背包客阿傑,他分享更狠的招數——帶空保溫瓶裝飲料。某些貴賓室禁止外帶食物,但「手上正在喝的咖啡」總能通融。於是我們各自揣著滿瓶冰拿鐵登機,省下航站裡那杯要價8塊美金的星巴克。這種小叛逆無傷大雅,卻讓免費權益產生複利效果。
當然世上沒有永遠的免費午餐。今年初龍頓悄悄調整規則,熱食時段外的輕食區縮減得明顯。更現實的是,當你習慣貴賓室的寧靜與現煮咖啡機,某天權益突然縮水或消失,那種落差比從未擁有更殘酷。所以每次刷開貴賓室門禁時,我都當作是最後一次。坐在柔軟沙發上,聽著冰塊在玻璃杯裡碎裂的聲響,突然覺得這年頭要找到真正的安靜,恐怕比免費福利更奢侈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