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想起去年六月,我独自踏上首爾的旅程,初夏的陽光灑在街頭,空氣中飄著一絲潮濕的暖意。那時首爾正從春季的櫻花浪漫轉向夏季的熱情,整個城市彷彿剛甦醒的巨獸,充滿生機。六月的首爾,氣溫徘徊在二十到二十五度之間,不算酷熱,卻足夠讓人換上輕便的T恤,穿梭於古今交織的巷弄。自由行的魅力就在於此——沒有導遊的催促,只有自己的節奏,隨心所欲地探索。
提到夏季必訪景點,景福宮絕對是首選。六月午後,陽光透過古老的宮殿屋簷,光影斑駁地灑在石板路上,少了春季的人潮,多了幾分寧靜。我記得那天坐在勤政殿前的長椅上,看著穿著韓服的遊客緩緩走過,彷彿穿越時空。別錯過光化門的換崗儀式,夏季場次避開了最熱的時段,下午三點左右開始,那份莊嚴與文化感,讓人瞬間忘卻都市的喧囂。
南山首爾塔則是夜晚的亮點。搭纜車上山,六月的晚風帶著涼意,從塔頂俯瞰全城燈火,漢江如一條銀帶蜿蜒流過。建議傍晚時分抵達,避開人潮,還能趕上日落。塔下的愛情鎖牆,在夏季星空下閃爍著浪漫,我當時遇見一對當地情侶,分享他們的鎖頭故事,那種真實的互動比任何攻略都珍貴。
行程規劃上,我推薦安排四天三夜,節奏剛好不緊湊。第一天聚焦歷史文化,從景福宮出發,步行到北村韓屋村,感受傳統韓屋的涼爽設計。第二天轉向購物與美食,明洞的夜市在夏季延長營業,街頭小吃如辣炒年糕和冰涼的刨冰,能瞬間消暑。第三天留給自然風光,漢江公園的自行車道是寶藏,租輛單車沿江騎行,傍晚參加河畔的露天音樂會,當地人常帶野餐墊聚會,融入其中像回家一樣自在。
住宿和交通別太擔心,我偏好住在弘大區的青年旅館,價格實惠又靠近地鐵。首爾的地鐵網發達,買張T-money卡就能暢行。預算方面,每天抓個台幣兩千元足夠,包含住宿、餐飲和門票。夏季小撇步:帶上防曬乳和輕便雨具,六月偶爾有午後雷陣雨;用餐時試試冷麵或參雞湯,既能補充體力又不會熱到冒汗。
自由行的真諦,不在於打卡多少景點,而在於那些不經意的瞬間——比如在街角咖啡館偶遇一場即興表演,或和攤販老闆聊上幾句生硬的韓語。六月的首爾,正等著你用腳步丈量它的溫度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