喺香港呢個繁華都市嘅角落,有啲女性選擇咗一樓一鳳呢條路,佢哋嘅生活唔係大家想像中咁簡單。我曾經接觸過幾位呢類工作者,聽佢哋分享日常點滴,真係令人心酸又敬佩。佢哋嘅日子充滿挑戰,每日朝早七點起身,先要執拾屋企,確保環境乾淨整潔,等客嚟到時唔會有尷尬感。之後就係等電話響,一個接一個預約,中間仲要抽時間食飯同休息,成日忙到凌晨兩三點先瞓得著。工作環境多數係私人單位,空間狹窄,但佢哋會擺啲小植物或相架,營造出溫馨氛圍,唔單止為咗客,更係為自己搵返啲安全感。
講到安全,呢個係佢哋最大嘅擔憂。好多時會遇到醉酒客或意圖不軌嘅人,所以佢哋有一套實用嘅自保方法。首先,一定要同信任嘅朋友保持聯繫,每次接客前傳個訊息講低客戶資料同地點,萬一出事即刻有人幫手。其次,屋企門口裝閉路電視,仲要設定安全詞,例如講「沖杯茶」就代表需要求救。最緊要係堅持使用安全套,唔好因為客嘅壓力而妥協,呢點係保護自己身體嘅基本防線。有啲姊妹仲會參加社區支援小組,學啲防身術,或者識別潛在危險信號,好似客戶嘅言行舉止有無異常。
但係生活唔止係安全問題,仲有社會嘅眼光。一樓一鳳經常被標籤化,面對歧視同孤立,搞到佢哋唔敢同屋企人講真話,或者出街時戴帽遮臉。我見過一位姊妹話,佢最難受嘅唔係工作辛苦,而係過年過節時,要扮成普通OL返鄉下,驚比親戚發現真相。背後反映嘅係香港社會對性工作者嘅雙重標準,法律上唔算犯法,但道德上卻被指指點點。呢種矛盾令佢哋心理壓力好大,有啲人甚至長期失眠或抑鬱,要靠諮商服務紓解。
點解我寫呢篇文?唔係為咗獵奇,而係希望大家理解,每個人嘅選擇背後都有故事。一樓一鳳唔係標籤,佢哋係普通人,為生活打拼。安全指南唔單止係技術層面,更係呼籲社會多啲包容。記住,尊重同保護係基本人權,下次行過舊區時,唔好再用異樣眼光望住嗰啲樓梯口嘅招牌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