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落機拖著行李衝去香港酒店,第一件事不是check-in,是直奔水療中心。十年來試過不下三十間香港spa,從銅鑼灣隱世小店到山頂無邊際泳池會所,發現真正驚艷的療程往往藏在細節裡——可能是按摩師傅隨口提的祛濕茶配方,或是更衣室抽屜暗藏的品牌限量護手霜。
上個月在置地文華東方被驚到脊椎發麻。預約時隨口提了句「肩頸像灌了水泥」,結果推開門竟是雙人理療室:左邊老師傅持溫熱玉石刮痧板,右邊泰國姑娘捧著藥草蒸籠。原來他們把中醫經絡和泰式草球綁定成「陰陽平衡療程」,熱草包壓在命門穴的瞬間,像有人把緊繃的神經線一根根抽出來用熱毛巾敷過。
平民玩家別急,深水埗福榮街轉角那家才是我的私藏寶藏。沒有香氛音樂噴泉,但阿姐的手勁能精準找到你尾椎骨左側三毫米的酸脹點。二百八十分鐘的足療送肩頸按摩,按到半路她突然問:「後生仔係咪成日翹腳坐?」嚇得我差點從按摩椅滾下來——連我媽都沒發現的陋習居然被捏腳阿姐診斷出來。
預算中等的推薦試試「漂浮療法」。金鐘某高空會所用NASA技術將水溫體溫調到完全一致,躺下去像跌進溫暖的宇宙黑洞。最妙是結束後梳妝檯擺著冰鎮的楊枝甘露,匙羹上刻著「甜度是生活剛好的37℃」——這種小心思比鍍金水龍頭更戳人。
給夜貓族劃重點:尖沙咀有家凌晨兩點還在營業的日式湯屋。獨立湯屋裡放著city pop黑膠,浸在檜木浴桶能俯瞰維港貨輪燈火。記得選「清酒粕面膜」套餐,當師傅用溫熱清酒淋在背脊時,蒸騰的酒香會讓你頓悟什麼叫「醉生夢死」。
預約要耍小心機。四季酒店水療週三下午常釋出last minute位子,價格直接砍半;半島酒店則要搶每月1號早上十點的「傳統養生日」,能用普通房價做到太極推拿。若看到療程名帶「五行」「脈輪」字樣,先問清楚是否真用中藥/精油——有些店只是把潤膚露倒進陶瓷碗就敢收三千八。
最後提醒帶件薄外套。香港冷氣像不用錢似的,去年在ICC 118樓做熱石按摩,結束裹著浴袍衝向電梯還是凍到打噴嚏,結果電梯裡撞見某影帝穿著同款浴袍狂抽鼻子——原來巨星做完Spa也會著涼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