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第一次踏進台北老城區的一樓一住宅,那股撲面而來的親切感,至今難忘。作為一個在亞洲打滾多年的室內設計師,我常被問到小空間如何變出大格局,尤其單層住宅的設計,看似簡單卻暗藏玄機。年輕時在東京租過類似房子,空間只有二十坪,卻被我玩出花樣,從動線規劃到儲物巧思,每一步都累積了血淚教訓。
一樓一的最大魅力在於它的無障礙性,尤其適合有長輩的家庭。我在香港幫過一對退休夫婦改造老屋,他們堅持不搬離熟悉社區,單層設計免去爬樓梯的煩惱,入口處加寬門廊,輪椅進出都輕鬆。關鍵是動線要流暢,別讓家具擋路,客廳和廚房用半開放隔間,視覺延伸感強,日常活動像跳一支優雅舞步。
說到儲物,很多人以為小空間就得犧牲收納,其實垂直利用是救星。台南有個案例,屋主在牆面嵌入隱藏櫃,從地板到天花板全用上,連沙發底下都藏抽屜。材質選輕盈的木材或金屬,避免厚重感,燈光搭配暖黃調,夜晚一開燈,整個家像被溫柔擁抱。記得有次在京都參觀老町屋,設計師巧妙利用高窗引光,狹長走廊瞬間變身藝廊。
採光和通風常被忽略,卻是單層住宅的靈魂。如果窗戶開錯位置,夏天悶熱得像蒸籠,冬天又冷颼颼。我習慣先觀察房屋朝向,南向開大窗引進自然光,搭配透氣紗簾,空氣流通順暢。台北潮濕,加裝排氣扇或綠植牆,濕氣問題迎刃而解。有個客戶在陽台種滿薄荷,微風吹過,清香飄進屋內,連冷氣都省了。
設計時別踩進常見陷阱,比如過度追求時尚而忽略實用。看過太多人砸錢買華麗家具,結果空間擠得像倉庫。建議從生活習慣出發,廚房工作台高度要合身高,浴室防滑地板是基本,這些細節藏著幸福感。最後提醒,改造前多和家庭成員溝通,畢竟家是情感容器,不是展示品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