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漬在報稅單上暈開的時候,突然想起十年前剛登陸那會兒,盯著稅表發呆的午後。那時候誰能想到,現在連鄰居張太都會拿著T4問我邊緣稅率怎麼算。加拿大的稅制像雪地裡的腳印,踩深了才懂它的紋理。
聯邦稅分五檔這件事,新移民總以為25萬年薪才觸頂。其實去年幫餐館老闆陳生做賬,他14萬的收入已經撞上第三檔(26%)。更別提安省省稅的九層階梯——9.15%那檔從49,231刀就開始了。見過太多人領完年終獎才驚覺,多賺的五千塊居然被啃掉近半。
魁北克人最該哭。同樣掙六萬五,阿省人省稅交2,563,魁省卻要掏8,797。去年蒙特利爾的軟件工程師馬克找我複核稅單,發現他漏報了地鐵年票抵稅額。這類細節藏在省稅附表裡,連會計都可能看走眼。
CPP供款天花板擺在那兒(2024年是3,867.5刀),但自雇人士得交雙倍。我診所樓下的紋身師Lisa,每月咬牙從收入裡剮出13%預繳稅,就因為沒人告訴她可以申請季度分期。
醫療費抵免是塊隱藏金礦。物理治療收據、助聽器電池甚至導盲犬培訓費都能堆出驚人數字。前年幫癌友整理十二年的藥費單,硬是從稅局撬回兩萬多退稅。關鍵在於那條門檻線——醫療支出必須超過家庭淨收入3%或$2,635(取較低者)。
RRSP供款截止日前夜,銀行門口總排著隊。但鮮少人知道,當你邊際稅率33%時存一萬塊,等於政府白給三千三。去年勸服裝店王太把退稅額全數轉存TFSA,今年她的免稅收益已經夠買張回國機票。
學生貸款利息抵稅像個黑色幽默。明明背著五萬債務,抵稅額卻可能因為收入過低而浪費。建議畢業生留著收據延後申報,等升職加薪那年再翻出來——這招幫諮詢公司實習生Emily多退了八百刀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