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喺多倫多嘅咖啡店坐低,同個老友傾起生計,佢係餐廳打工仔,講到2025年最低工資調整,佢直頭嘆氣:「加個幾蚊,但租金又跳上嚟,真係追唔切!」作為一個喺加拿大住咗十幾年嘅華人移民,我見證過最低工資點樣影響大家嘅日常。呢啲政策唔係紙上談兵,而係直插生活核心。
2025年最低工資嘅調整,唔少省份已經放風。聯邦層面,預計會從依家嘅$16.55提升到$17.50左右,好似安省同BC省咁,跟住通脹跑。但係,唔好以為加薪就係萬靈丹。睇返歷史數據,加拿大統計局報告話過去十年最低工資升咗30%,但通脹同期扯高咗25%,尤其係2023年後疫情時代,物價飛升到離譜。舉個例,多倫多一房單位租金,2024年已經破$2500,到2025年可能仲癲,最低工資加個$1,根本補唔返個窿。
生活成本嘅壓力,唔止係數字遊戲。我記得初嚟加拿大時,超市買菜平過而家一半,但依家一打雞蛋都要$4、$5,仲要諗住點慳。最低工資提升,表面上幫到低收入家庭,但老闆們會唔會縮減人手?尤其係華人經營嘅小生意,好似餐館同便利店,好多都喺掙扎邊緣。佢哋可能轉用自動化,或者加價,結果又推高物價,形成惡性循環。
仲有,社會不平等嘅問題,加薪政策未必解決到。加拿大住屋危機嚴重,尤其係大城市,年輕人同新移民最受打擊。最低工資嘅調整,如果冇配合住屋補貼同稅務改革,就好似貼塊膠布喺大傷口上。我見過唔少家庭,兩公婆打最低工資工,但計埋托兒費同交通,淨收入仲少過單身人士。政策嘅深度,唔該諗埋點樣平衡經濟增長同社會公義。
展望2025年,我哋要問:點樣先叫真正進步?最低工資提升係一步,但必須配搭通脹控制同就業政策。作為社區一分子,我哋可以多啲參與本地論壇,向政府反映民聲。記住,生活唔係冷冰冰嘅數字,而係每日嘅掙扎同希望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