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朋友私訊問我,在加拿大買房後,房貸利率高得讓人喘不過氣,該怎麼應對?作為一個在溫哥華生活十幾年的老移民,我也走過這條路。記得五年前買第一套房時,利率飆到5.5%,月供吃掉大半薪水,那壓力真不是開玩笑的。後來慢慢摸索,加上請教專業人士,硬是把利率壓到3%以下,每月省下幾百加幣。這不是魔術,而是靠實戰累積的智慧。
加拿大的房貸市場變化快,銀行和貸款機構看似競爭激烈,但你不主動出擊,他們可不會送上門優惠。第一步,別急著簽約。拿到預批利率後,花幾天時間貨比三家,不只問五大銀行,試試信用合作社或線上貸款平台。我當初就靠這招,從TD的報價中砍掉0.8個百分點。關鍵是帶上你的信用報告,分數若在700以上,談判籌碼更大。銀行經理也是人,看到你認真比較,往往會讓步。
選擇固定還是浮動利率,這問題困擾很多人。我的經驗是,別聽信推銷員一面之詞。浮動利率短期可能低,但風險在央行加息時,月供會暴增。2022年那次加息潮,多少人後悔沒鎖定固定利率?如果你財務彈性小,固定利率更安全。反之,若收入穩定,能承受波動,浮動可以省點錢。重點是算清總成本,別只看初始數字。用線上計算器跑一遍,比較五年期總利息差異,你會發現有時差好幾千加幣。
再融資是個省錢利器,但時機要抓準。利率下降時,別猶豫,馬上聯繫貸款機構談轉貸。去年初利率跌到低谷,我趁機把舊房貸重做,利率從4.2%降到2.9%,還順便縮短了還款期。注意違約金,尤其固定利率貸款提前解約,可能被罰款。計算時,把罰金和未來省下的利息比一比,划算就動手。另外,別忽略政府補助計劃,像CMHC的綠色房屋貸款,節能翻新能換利率折扣,我朋友裝太陽能板後,利率減了0.5%。
提前還款聽起來簡單,但策略錯了反而不划算。與其多付月供,不如集中資金每年多還本金。加拿大貸款通常允許每年多還10-20%,不觸發罰款。我設定自動轉賬,每次薪水入賬就撥一筆進去。十年下來,房貸縮短五年,省下的利息夠買輛二手車。還有個小秘訣,雙周付款代替月付,一年能多還一期本金,長期效果驚人。
日常習慣也能累積省錢。維護高信用分數是基礎,按時付卡債、少開新帳戶。貸款時,考慮綁定其他銀行產品,像支票帳戶或保險,常能換額外折扣。房貸保險別亂買,若首付超過20%,CMHC保險可省掉。最後,定期review貸款合同,市場變動快,每兩三年檢視一次,確保沒被當冤大頭。這條路上,耐心和知識是最大本錢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