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一個在加拿大生活了十幾年的華人,我經常遇到親友從美國來訪時問起這個問題:「在加拿大能用美元嗎?」說實話,這個話題看似簡單,但背後牽涉到不少細節,處理不好可能讓你無端損失幾十塊加幣。今天就來聊聊我的親身體驗,希望能幫大家省錢又省心。
加拿大和美國的關係一向緊密,就像鄰居一樣頻繁往來,所以不少地方確實接受美元支付,尤其是靠近邊境的城市如溫哥華或多倫多。舉例來說,我在尼加拉瀑布旅遊時,許多紀念品店和餐廳都樂意收美元,因為遊客多來自美國。不過,這裡有個大陷阱:商家通常不會用公平的匯率計算,他們可能直接按1:1的比例收費,但實際上美元比加元強勢,現在匯率大約1美元兌1.3加元。這意味著你付100美元買東西,可能只值130加元的商品,卻被當作100加元處理,白白虧了30%。聽起來小數目,但積少成多,一次購物就能讓你多花冤枉錢。
更深一層的問題是手續費和便利性。大商場或連鎖店如沃爾瑪有時接受美元,但往往加收額外費用,比如5%的兌換費。我記得有次在蒙特利爾的百貨公司買東西,店員很熱心地說可以收美元,結果結帳時發現帳單上多了一筆隱藏費用,最後比用加元多付了近10%。反觀小商家,他們可能更靈活,但匯率完全由他們隨意定,風險更大。還有個常見誤區:有人以為機場或酒店的兌換處最方便,但這些地方的匯率往往最差,手續費高達15%,簡直是搶錢。我建議大家出門前先查查即時匯率,用App像XE Currency比較一下,心裡有個底。
那麼,在加拿大消費美元到底值不值得?我的經驗是:除非萬不得已,否則盡量避免。更好的做法是提前換好加元現金,或直接使用信用卡。信用卡自動按市場匯率結算,手續費低(約2.5%),還能累積點數。我在溫哥華生活多年,現在都用信用卡支付一切,省心又划算。如果真要用美元,選在旅遊熱點或大商家試試,但先問清楚匯率和費用。別忘了,加拿大銀行提供美元帳戶,長期居留的話開一個,能規避匯率波動風險。總之,關鍵在於做足功課,別讓一時方便變成財務損失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