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喺多倫多同幾個老友飲咖啡,話題又扯到加拿大嘅經濟上。大家抱怨房貸月供越嚟越重,儲蓄戶口嗰少少利息好似塞牙縫咁。作為一個喺加拿大住咗十幾年嘅華人,我親身經歷過幾次利率大波動,今次嘅走勢真係唔講得笑。
加拿大央行上個月再宣布加息0.25個百分點,基準利率而家企喺5厘左右,係廿年嚟最高。點解咁狠手?通脹仲喺高位徘徊,尤其係食物同住屋成本,逼到央行唔加唔得。我睇過啲內部數據,核心通脹率仲喺4%樓上,遠高過目標2%。呢個趨勢唔係一朝一夕,由2022年開始一路爬升,背後仲有全球供應鏈斷裂同能源危機嘅影響。諗返起2008年金融海嘯嗰陣,利率跌到接近零,而家完全反轉,真係風水輪流轉。
利率高企對日常生活嘅衝擊好大。我身邊唔少朋友供緊樓,月供多咗成三成,有啲人頂唔順要賣樓套現。儲蓄方面,定期存款息率升到4-5%,聽落吸引,但通脹食晒啲回報,實際購買力仲係縮水。仲有,中小企業借貸成本飆升,我識嘅一間華人餐館老闆話,佢哋擴張計劃要hold住晒,驚資金鏈斷裂。呢啲唔係紙上談兵,係我日日見到嘅現實。
講到投資策略,我嘅心得係要轉趨保守。房地產市場明顯降溫,多倫多同溫哥華樓價開始回調,如果係自住還可以,投資就要諗清楚,我建議等多陣睇定啲。股票方面,高息環境下增長股易跌,反而防守型嘅公用股或必需消費品股較穩陣。債券係而家嘅亮點,尤其係政府債,息率高過5%,風險又低。我自己嘅組合加大咗債券比例,放咗三成資金落去。另外,全球視角都好重要,美國聯儲局嘅動向直接影響加拿大,如果佢哋放緩加息,我哋可能跟住鬆綁。總括嚟講,多元化係關鍵,唔好將雞蛋放喺同一個籃。
展望未來,我覺得利率短期內唔會大落,央行要壓通脹就要硬到底。不過,經濟衰退風險升緊,如果失業率飆升,可能逼到佢哋明年轉向減息。作為投資者,保持流動資金同應急基金最緊要。呢啲經驗嚟自我多年嘅摸爬滾打,唔係乜嘢專家理論,而係血淚教訓。
【評論】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