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落地多倫多那年,在Tim Hortons和創業的朋友聊到凌晨三點。她捧著涼透的Double Double苦笑:「註冊公司刷信用卡那刻,手都在抖——以為準備金夠了,結果隱形費用像雪球滾過來。」這句話像根刺扎進我心裡,後來自己跑流程、幫客戶規劃,才真正摸透加拿大開公司這筆帳裡藏的彎彎繞繞。今天把這些年踩過的坑、摳出來的成本,掰開揉碎講給你聽。
聯邦註冊和省註冊的價差,絕對不只是紙面那幾百加幣的事。聯邦$200註冊費看似便宜,但後續要在每個省做extra-provincial registration(省外公司登記),比如在安省就得再交$360。我客戶李小姐當初為品牌全國擴張選了聯邦註冊,後來在BC省開分部時,額外律師費就噴了$1500——因為章程要逐省調整。反觀省註冊,像在阿省$350一次搞定,適合紮根本地的中小企業。這裡頭關鍵看你的「野心半徑」。
那些藏在政府網站角落的必繳清單,才是吞金獸:NUANS名稱檢索報告($13.8起),光聽名字以為幾塊錢能解決?錯!重名率高時你得反覆提交,我見過有人刷了五次才通過;註冊地址若不想用自家住址(強烈不建議),商業地址年租$500起跳;最坑的是省商業登記證(Provincial Business License),餐飲業在溫哥華市竟要額外申請$289的衛生許可,這些沒人會主動告訴你。
以為註冊完就結束了?真正燒錢的才剛開始。會計師第一年setup fee普遍$1200+,每月簿記$150像呼吸一樣必要;最致命的是工資系統(Payroll),自己搞錯CPP/EI扣繳?CRA罰單見過$3000起的。去年幫溫尼伯一間手作店做審計,老闆省錢用軟件自算HST,結果少報$7000,補稅加利息直接破萬。這些隱形成本,足夠再開半間公司了。
實戰省錢狠招來了:聯邦中小企業減免計劃(Small Business Deduction)不是擺設!主動申請可讓聯邦稅率從15%直降到9%,但太多華人老闆卡在「資本股權結構」這關。分享個絕招:註冊時直接發行兩類股份——Class A普通股和Class B無投票權股,既能符合減免條件,又避免家族企業失控。還有,省府常發「數字化註冊補貼」,像曼省去年給線上申請者返現$75,盯著這些比砍價會計費實際得多。
最近幫萬錦一間IT初創做架構,硬是從$4800報價砍到$2100落地:用省註冊避開聯邦重複收費;NUANS報告自己跑庫存名單先篩三輪;公司章程(Articles of Incorporation)選標準模板省$450律師費;最關鍵的是工資外包用Paychex基礎版,月費壓到$45。老闆笑著說:「省下的錢夠買兩台伺服器了。」你看,在加拿大開公司,會算計比會賺錢更重要。
最後那句血淚提醒:千萬別在註冊資本(Stated Capital)上吹牛!寫$100,000不會讓公司更體面,只會讓你的會計師按比例收更多setup fee——這筆錢夠你買張回國機票了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