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登陸加拿大那會兒,聽老移民說「免稅額是福利金礦」還半信半疑。直到去年幫鄰居陳太做稅務規劃,發現她漏報$2000加幣基本免稅額,等於白白扔掉超市兩推車的生活物資。今天這篇就揉碎2025年免稅額新規,把那些稅務局不會主動告訴你的隱藏條款攤開講。
2025年聯邦基本免稅額(BPA)預計突破$15,705加幣,比通脹率多跳兩個百分點。重點在「預計」這詞——加拿大稅務局總愛在次年二月才公佈確切數字。但按財政部慣例,現在就能按$15,000做預算,誤差不會超過一頓早午餐錢。這額度意味著年薪三萬五的單身族,明年能多留$480在口袋。
申請條件像楓糖漿分級,越純越值錢。首要門檻是稅務居民身份,留學生住滿183天照樣能申。但那些「空中飛人」要當心:去年有客戶兩邊報免稅額,被稅局追繳還罰了滯納金。家庭淨收入若低於$45,655(2025年門檻),免稅額還能疊加氣候行動獎勵金,多倫多的張先生就靠這招每月多領$140。
政策變動暗流在殘障認證。2025年起心理醫生證明必須附帶「日常行為受阻」具體描述,泛泛寫「抑鬱症」已行不通。安省稅務律師Allen上個月處理的案子就是教訓:客戶因證明文件少寫「無法獨立購物」五個字,$8,000抵免額被拒。還有那些遠程工作者,家庭辦公室抵免額從簡化申報轉為明細列支,咖啡機折舊費現在都能算進去。
建議現在就翻醫療檔案。殘障抵免可回溯十年補申,我幫萬錦市林太太挖出2016年焦慮症診斷書,退稅支票夠付半年房租。明年三月前記得更新銀行直存信息,去年有客戶因帳戶過期,$634退稅在稅局冰櫃凍了半年。免稅額像雪地裡的麋鹿,不主動狩獵就看不見蹤影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