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剛移民來加拿大那會兒,我對人壽保險一竅不通,直到鄰居老王突然過世,留下妻小背負房貸,我才驚覺這不是數字遊戲,而是生命的後盾。身為在溫哥華扎根十多年的華人,走過無數比價和諮詢的彎路,今天想用真實經驗聊聊這份保障背後的溫度與現實。
加拿大市場上,保險類型大致分三種,每種都像選伴侶,得看人生階段。Term Life(定期壽險)最親民,適合年輕家庭或預算緊的,保個10-30年,萬一意外發生,家人能拿一筆錢渡過難關。缺點是到期後保障歸零,像租房子,沒累積資產。Whole Life(終身壽險)則是買斷制,保費貴些,但保障一輩子,現金價值還能滾利,適合想留遺產或稅務規劃的中產。Universal Life(萬能壽險)最彈性,保費和保額可調,投資部分自選,但風險自負,玩得轉的人不多。我當初選Term,圖的是每月省下幾十加幣,能多給孩子報個課外班。
費用這塊,差別大得驚人。年齡是關鍵:30歲健康男性,50萬加幣保額的Term,月費約20-50加幣;換成Whole Life,跳到100-300加幣。健康狀況更現實,我朋友有高血壓,保費直接翻倍。保額大小也影響,100萬比50萬貴,但不是等比增長。地區差異小,但加拿大稅務優惠是亮點,保單增值部分免稅,這點比美國划算。建議找獨立顧問比價,別只盯大公司,像Manulife、Sun Life報價可能差兩成。切記,健康檢查別造假,省了小錢可能賠了理賠。
購買時,別急著簽約。先問自己:家人靠誰養活?房貸剩多少?孩子教育費估多少?我犯過的錯是貪便宜選低保額,後來房價漲才補買,多花冤枉錢。找顧問要挑有CFP認證的,華人社區不少雙語專家,能避開術語陷阱。線上工具如PolicyAdvisor可初步比價,但面對面聊才能挖出隱藏條款,比如抽煙或高危職業的加費。
歸根究底,保險不是消費,是責任的量化。看著保單上的簽名,我總想起老王的遺憾。錢再省,也買不回安心,這筆投資值在夜裡能睡個好覺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