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後泡了杯Earl Grey,鄰居陳太突然Line我:「聽說TFSA放錢進去能生金蛋?我女兒打工存了五千加幣該開戶嗎?」我啜了口茶苦笑,想起十年前自己把TFSA當普通儲蓄戶口的糗事——那年白白浪費了免稅增長額度,現在看簡直心在滴血。
TFSA全名Tax-Free Savings Account,但別被「儲蓄」二字騙了。這東西根本是加拿大稅務局的隱藏彩蛋,2009年推出時連銀行櫃員都講不清規則。那年我開戶存了五千,以為像定期存款坐等利息,完全錯過股市黃金期。直到會計師朋友拍桌大罵:「這是讓你投資的保險箱啊!」
開戶條件簡單得驚人:滿19歲(魁省18歲)、有SIN號碼、稅務居民身份。帶駕照去銀行十分鐘搞定,但魔鬼藏在細節裡——我見過新移民把RRSP額度全砸進TFSA,結果被徵收1%月罰金。更慘的是張先生,海外轉入二十萬加幣直接超額,國稅局追稅單時他正回國探親,滯納金滾到能買輛特斯拉。
真正懂玩的人把TFSA當成複利加速器。朋友Lisa的實戰案例最震撼:2015年她把TFSA額度全押醫療股,七年滾出三十七萬加幣增值,一分稅沒繳。反觀她老公同樣收益放普通賬戶,報稅季割肉般繳了四萬多資本利得稅。「那晚他抱著稅單睡沙發」,Lisa晃著紅酒杯對我眨眼。
但這神器也有暗傷。去年幫表弟整理賬戶才發現,他頻繁買賣ETF觸發「商業行為」紅線。稅局認定他屬專業投資者,強制徵稅外加罰款。更別提前年股市崩盤時,王阿姨急用錢從TFSA抽資金,額度永久消失的悲劇——她現在提到特斯拉股票就捶心肝。
最近和理財顧問喝咖啡聽到新玩法:有人用TFSA抵押貸款買投資房。雖然合法但風險像走鋼絲,利率波動可能吞噬免稅收益。我的養老金規劃師更狠,建議保留三成額度當「戰備儲金」,等市場暴跌時抄底高股息股。「這就像留著皇家同花順等All-in時機」,他彈了彈雪茄灰。
泡的第三杯茶見底時,我給陳太回了語音:「讓妳女兒開戶,但先買本《加拿大散戶求生手冊》第7章。記得選允許美股交易的券商,初始資金拆成三份:指數基金打底,REITs收租,留現金等蘋果股價跳水。」關掉手機前又補了句:「千萬別學我當年買貨幣市場基金——那點利息連通脹都跑不贏。」
(茶壺見底才想起來的避坑指南:跨省搬遷要更新稅務居民身份/美股股息預扣稅追不回來/死亡時配偶繼承額度有玄機——這些血淚教訓夠寫本避雷大全了)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