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同幾個嘴刁老友吹水,發現大家都有個痛點:明明做好晒功課鎖定心水餐廳,結果撲過去,門口大大個「休息中」牌等你,真係掃興到極。尤其係啲人氣爆燈嘅熱店,排隊已經辛苦,仲要食閉門羹?真係嬲到想打人。
呢啲「摸門釘」慘劇發生太多次,逼住我練成一套「食肆營業時間偵探術」。唔係齋睇OpenRice或者Google咁簡單,入面嘅門道,關乎餐廳營運邏輯、節奏,甚至係你慳唔慳到時間同錢嘅關鍵。食飯,都要講策略㗎。
最基礎嘅,當然係鎖定官方渠道。但係,邊個先係真正嘅「官方」?餐廳自家網站通常最準確,但唔係間間都有,尤其係啲隱世小店。Facebook Page同Instagram係我嘅首選,好多老闆會喺社交平台即時更新營業狀況,甚至突發休息都會講聲。記住,唔係齋睇主頁簡介嗰行字,要碌落去睇最新嘅Post或者Story!試過有次見到主頁寫「星期一至日營業」,點知碌落去發現老闆尋日先出Post話「聽日(即係星期一)臨時店休一日」,即刻避過一劫。
OpenRice、Google Maps呢類平台,方便係方便,但陷阱多。資訊可能過時,尤其係啲較少人更新嘅小店。有咩辦法?睇「最新評論」!通常啲客食完飯,如果撞正摸門釘或者發現時間唔啱,十個有九個會喺評論區咆哮投訴。呢啲「受害者」嘅留言,係最Update嘅警報器。仲有,睇下平台標示嘅營業時間旁邊,有冇個小字「最後更新於…」,過咗幾個月嘅?信唔過!
而家好多餐廳,尤其係熱門嘅,都玩「特別營業時段」。你以為佢寫「11:30開門」就真係11:30可以入座?大錯特錯!好多係「11:30開始派籌/登記」,或者淨係開門俾人排隊,真正入座可能要等到12點半甚至更晏。相反,有啲店寫「Last Order 21:00」,唔代表你21:00衝入去就得,廚房可能21:00就閂爐,你21:00去到只係可以點飲品。呢啲隱藏規則,唔問清楚?隨時白行一趟。打個電話去問「幾點開始可以入座/截單時間」,絕對唔係老土,係精明。
節假日?係另一個戰場。公眾假期、年三十晚、初一十五、聖誕除夕… 好多餐廳嘅營業時間會大執位。有啲可能提早收,有啲可能索性休息,亦有啲會加開特別時段。唔好想當然!最穩陣係提前幾日甚至一星期,直接喺餐廳嘅社交平台專頁睇有冇公佈特別安排。冇講?打個電話確認,費事去到先知「今日只做團年宴,散客唔接」。
仲有個魔鬼細節:預訂。有啲高人氣餐廳,就算佢營業時間寫到明,但Walk-in嘅機會微乎其微,特別係晚市。佢哋嘅「有效營業時間」,其實等同於「預約時段」。你唔訂位,佢開到凌晨都冇你份。所以,查時間嘅同時,一定要睇清楚係咪「必須預約」或者「預約優先」。唔係嘅話,你查到佢開幾夜都冇用,門口條人龍可能已經宣判你今晚冇得食。
講到尾,查餐廳營業時間,唔係齋為咗知道佢開幾點關幾點咁表面。背後係一連串嘅風險管理:避開人潮高峰慳時間(時間就係金錢呀!)、確保心頭好唔會落空(精神滿足無價)、避免白行蝕車錢(真金白銀㗎!)。食餐好嘅,由出門前嘅「情報戰」已經開始。掌握呢啲細節,唔單止係「醒目」,直情係對自己個胃同個銀包負責任嘅表現。下次出動覓食,記得做足功課,唔好再俾個「休息中」牌玩謝!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