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去年底,我剛搬進新公寓,手頭緊得發慌。每個月付房租、買雜貨,錢包像被掏空一樣。朋友聚會聊起信用卡,有人提到EarnMore這張卡,說返利高得離譜。我半信半疑,畢竟市面上太多花招,但試過後才發現,它真能幫你從日常開銷裡挖出金子。今天,就來聊聊我的親身體驗,從申請到返利技巧,一步步帶你避開陷阱,賺回真金白銀。
申請EarnMore卡,可不是隨便填個表就行。你得先評估自己的信用狀況。銀行會看你的信用分數,通常要求650分以上,太低的話容易吃閉門羹。我當時分數剛過線,但收入證明準備得馬虎,差點被拒。建議提前查好報告,用AnnualCreditReport.com免費拿一份。收入部分別亂填,銀行會核對稅單或薪資單,虛報可能惹上麻煩。線上申請流程簡單,五分鐘搞定,但填表時務必仔細:地址別拼錯,聯繫方式要最新,否則延誤審批。還有個小秘訣,選在月初申請,避開月底高峰期,審核速度更快。如果被拒,別灰心,等三個月提升信用再試。
談返利前,得先懂這張卡的機制。EarnMore主打現金回饋,基礎返利1.5%,但關鍵在類別加碼。比方說,餐飲和外送平台返5%,超市和加油站返3%。聽起來誘人,但很多人忽略細節:返利上限和季度輪換。上季度餐飲返5%,這季可能換成旅遊。我起初沒注意,狂刷Uber Eats,結果月底發現返利卡在$500上限,白忙一場。要最大化,得追蹤銀行App通知,調整消費習慣。比如,這季如果輪到旅遊,就把出差機票集中刷這張卡。另一個技巧是疊加優惠:配合商家的促銷活動,像Amazon Prime Day時,用EarnMore刷還能賺額外點數。返利不是魔術,背後是銀行的消費數據遊戲,你得玩得聰明才不吃虧。
深度來看,高額返利牽涉到行為經濟學。銀行靠你多消費賺手續費,返利只是誘餌。我有段時間沉迷刷卡,月底帳單暴增,利息吃掉返利。後來學會設定預算,只用在必要開銷上,像每月$200的超市採買,穩定賺回$6。同時,別忘了信用管理的風險:頻繁開卡或高額度使用,可能拉低信用分數。建議每月還清全額,避免循環利息。返利兌換也有學問,現金回饋最直接,但換禮品卡或旅行點數有時更划算,得算算匯率。長期用下來,這張卡幫我省下近$1000,但前提是自律。
總之,EarnMore卡是個利器,用得好能變被動收入。別被高返利沖昏頭,從申請到消費,步步為營才是王道。試試看,或許下個月你的帳單就多出一筆驚喜。
【评论】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