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十一點,銅鑼灣糖街的車仔麵檔熱氣蒸騰。老闆強哥抹了把汗,看著排隊人龍裡掏零錢的客人,又瞄了眼隔壁用電子支付秒結帳的奶茶攤,眉頭皺成川字。收錢這件小事,竟成了拖慢翻桌率的隱形殺手。收現金,真就等於效率低?深耕零售二十年,我見過太多商戶在現金流轉的迷宮裡跌撞,今天就撕開「收現金=落伍」的標籤,挖出被忽略的高效收款術。
收銀檯是戰場前線,動線設計差一秒都是虧損。旺角花園街那家藥妝店曾讓我震驚:櫃檯堆滿試用包,店員找零時得踮腳搆最上層鈔箱。後來老闆聽勸把常用面額鈔票放腰部抽屜,五毫一元硬幣用斜坡分隔盒裝,結帳速度硬是快了三成。老會計都懂「三區分鈔法」:千元大鈔鎖進腳邊保險櫃,百元五百放腰際快取區,散銀用磁吸分類盤——指尖一滑就精準落位,省去摸索時間。
偽鈔是現金收付的噩夢,但驗鈝不該卡住人龍。深水埗電子零件批發商的絕招很妙:收銀檯左右各嵌一台點鈔機,左進右出,鈔票過機時紫外線燈自動掃描。老闆阿傑笑說:「客人心安,我連摸鈔手感都不用練。」更狠的是土瓜灣五金行,直接把驗鈔紫光燈裝在櫃檯邊緣,收錢時順手把鈔票往燈管下一抹,水印安全線無所遁形,動作自然得像撥算盤。
現金流管理最痛是「錢在店裡轉不動」。觀塘工廠大廈的服裝批發店讓我開眼界:每日中午十二點準時有押運車收走早市現金,下午三點銀行已入帳。他們和押運公司簽的是「商圈共約」,五家店分攤車資,每趟成本比單獨請人送銀低四成。更絕的是用這筆即時入帳的錢支付當晚原料訂單,省下借貸利息。「現金過夜就是虧錢」,老闆娘阿玲捻著佛珠說得犀利。
別小看零錢戰爭!北角街市魚販芬姐的鐵皮錢箱暗藏玄機:不同面額硬幣槽底漆成紅黃藍三色,藍槽滿了代表存夠五百元硬幣,立刻打電話給相熟茶餐廳換鈔。這種「零錢同盟」在舊區很常見,餅店缺五毫、茶樓少一元,群組裡喊一聲就能調度。中環寫字樓下的咖啡店更聰明,把多餘硬幣換成地鐵代幣賣給上班族,散錢變現還賺差價。
現金收付的數位化不是偽命題。上水菜檔老闆的手寫帳本裡夾著張二維碼,掃進去竟是Google表單紀錄:「阿婆賒菜錢150,李生訂金500…」他用舊手機拍顧客支付現金的照片直接上傳雲端,比傳統記帳本快十倍。油麻地果欄批發商更進階,把現金交易錄入簡易ERP系統,月底報表直接顯示現金流占比,報稅時少磨三天。
收現金從來不是原罪,癥結在於如何馴服這頭現金流猛獸。當電子支付當道,現金反而成了篩選精準客群的濾網——那些捏著鈔票排隊的阿公阿婆,才是社區店最忠實的金脈。磨利收銀流程、織密零錢網絡、善用低科技數位工具,那疊帶著溫度的紙鈔,照樣能滾出高效率的財富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