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第一次在香港街頭嚐到那金黃酥脆的雞蛋仔,那股甜香瞬間勾住了味蕾。從此,我總想著能不能在家複製這份幸福。試過無數次失敗,終於摸索出輕鬆又美味的秘訣,今天就分享我的獨家心得,讓你不用排隊也能享受這份小確幸。
在家做雞蛋仔,最關鍵的是食材的純粹。我偏好選用新鮮的有機雞蛋,蛋黃越飽滿,烤出來的香氣越濃郁。別小看這點,市售的預拌粉常含添加物,吃起來總少了點靈魂。自己動手調粉漿,用低筋麵粉混合少許玉米澱粉,口感才夠鬆軟,不會硬得像石頭。記住,牛奶要全脂的,溫熱後慢慢加入,粉漿才不會結塊。這幾年試下來,發現用台灣本地的鮮奶,風味格外醇厚。
工具方面,專用模具是必備的。我淘了個老牌鑄鐵鍋,預熱時抹層薄薄的奶油,溫度控制在180度左右。太熱會焦,太冷又蓬不起來。倒入粉漿時,別貪心填滿,八分滿就好,留點空間讓它膨脹。蓋上鍋蓋後,耐心等三分鐘,聽到滋滋聲變小再開蓋。這時的雞蛋仔邊緣微焦,中心軟Q,淋點蜂蜜或撒些芝麻,簡直是天堂滋味。
我的獨家食譜很簡單,卻藏著細節。備料:雞蛋兩顆、低筋麵粉120克、玉米澱粉20克、砂糖50克(甜度可調)、全脂牛奶100毫升、奶油一小塊。先把雞蛋和砂糖打發到泛白,這步不能偷懶,手打比機器更有空氣感。粉類過篩後分次拌入,再緩緩倒入溫牛奶,攪拌到無顆粒。靜置十分鐘讓粉漿休息,烤出來才均勻。模具燒熱後塗奶油,倒粉漿,小火慢烤。翻面時輕壓一下,確保上色完美。
失敗過才知道,火候是魔鬼。頭幾次我總急著開蓋,結果半生不熟。後來學會用筷子輕戳,感覺彈性十足才算好。冷卻後的雞蛋仔會更脆,配杯烏龍茶,就是完美的下午茶。試試加點創意,像拌入抹茶粉或巧克力碎,風味層次更豐富。這食譜我調整了半年,每次烤給家人吃,孩子們搶著掃光,那份成就感比什麼都甜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