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3法律网 日本 牛里脊英文:快速掌握牛肉部位词汇

牛里脊英文:快速掌握牛肉部位词汇

记得去年在东京一家老牌牛排馆,我盯着菜单上密密麻麻的日文和英文,手心冒汗。服务生礼貌地问要什么部位,我结结巴巴挤出个“beef”,结果端上来的肉硬得像皮鞋——全因不懂牛里脊的英文叫tenderloin。那一刻才明白,掌握牛肉词汇不只是吃货的乐趣,更是跨越语言鸿沟的钥匙。尤其在旅行或异国生活时,它能让一顿饭从尴尬变享受,甚至避免钱包大出血。

牛里脊,这块藏在牛背脊深处的宝藏,中文名听着就优雅,英文却简单粗暴:tenderloin。字面意思就是“嫩肉条”,因为牛很少用到这块肌肉,纤维细密,入口即化。在法国,他们叫它filet mignon,透着点浪漫情调;到了意大利,成了filetto,发音圆润得像在哼歌。我第一次尝它是在纽约一家小馆子,厨师边煎边聊,说这块肉贵得有道理——每头牛只出那么一小条,顶多两公斤,难怪高级牛排馆总拿它当招牌。但别光记名字,得懂位置:它紧贴脊椎骨,藏在肋骨和臀部之间,像条隐秘的隧道,切出来粉嫩无筋。

不过,牛肉词汇的迷宫远不止牛里脊。比如ribeye,中文叫肋眼,英文直白描绘了它带脂肪的“眼睛”纹路——那是肋骨间的精华,烤起来油香四溢,比tenderloin多了份野性。还有sirloin,西冷牛排,名字源自英国国王的“授勋”传说,肉质稍韧却风味浓郁;brisket,牛腩,老美烧烤的灵魂,慢炖几小时才化开那股胶质感。这些词不是凭空来的:ribeye的“rib”指肋骨,“eye”是中心花纹;sirloin的“sir”透着贵族气,历史里藏着中世纪宴席的刀光剑影。更别提flank(侧腹肉)和chuck(肩肉),前者适合快炒,后者是炖汤主力——词汇背后是整头牛的解剖图,懂了它,点菜时你就能像屠夫一样自信。

为什么这些词汇值得深挖?它们不只是菜单上的标签,而是文化密码。在阿根廷,asado烤肉文化里,bife de chorizo(西冷的变种)是国民骄傲;日本和牛分级时,部位名称决定价格天差地别。我学它们靠笨法子:每吃一家新馆子,就和服务生唠几句,记下本地叫法。比如在西班牙,tapas吧里点solomillo(牛里脊),搭配红酒聊农场故事,词汇就活起来了。或者用联想:tenderloin的“tender”联想少女肌肤,ribeye的“eye”盯着你流口水——把词塞进生活场景,它就不再是课本里的死知识。

下次旅行前,翻翻牛肉部位图吧,手机存个双语列表。别怕闹笑话——我曾在首尔点错galbi(牛小排),结果端上烤排骨,反而交到朋友。语言是活的,词汇是桥梁,一块肉能撬开一扇门。你的舌尖和记忆,会感谢这点小功夫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123法律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123falv.com/109282.html

作者: sam

上一篇
下一篇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898-888816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