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個月在灣仔入境處大樓,撞見一位白髮阿婆攥著過期護照慌張問路,窗口職員耐心解釋的聲音穿過人潮飄來:「續簽要填ID842表格,照片規格唔同舊版嘞…」這幕突然讓我意識到,原來這麼多人對護照續期一知半解。那本深紅燙金的小冊子,承載著我們跨境流動的體溫,卻常在過期前三個月才被猛然記起。
翻開自己護照內頁的出入境印章,像觸摸時光齒輪。香港特區護照五年一續的節奏,恰似人生階段的隱形刻度。在自助申請機前操作時,指尖懸在「緊急申請」選項上猶豫——原來商務艙機票也敵不過制證流程的物理極限。櫃檯職員遞來溫馨提示單張:「旅行證件有效期少於三個月,部份國家連登機牌都唔畀攞」,這句話讓身後穿西裝的男士瞬間變了臉色。
續簽材料看似簡單卻暗藏魔鬼細節。那張45x35mm的證件照,我連續跑三家照相館才合格:第一家相館老闆堅持「耳仔露出少少無所謂」,第二家用錯啞光相紙,最後在旺角老字號才拍出符合ISO/IEC 19794-5標準的合格照片。更別提翻箱倒櫃找身份證副本時,發現當年隨手寫的英文姓名拼法竟與出生證明有出入,這種歷史遺留問題足以讓續簽流程卡關兩週。
當我登入「香港政府一站通」嘗試網申,系統自動帶出廿年前首次申領的資料時,恍如打開時空膠囊。線上繳費那刻特別感慨:2002年首次申領要親身交支票,如今電子支付完成三分鐘後,手機已彈出申請編號。但別以為數位化就能鬆懈,去年有朋友因上傳照片背景泛藍被退件,重新預約面見竟排到三週後,差點誤了移民體檢期限。
特別提醒持BNO的朋友,若同時持有特區護照需注意「雙重國籍」的微妙處境。入境處職員私下提醒:「續簽表格第8.2項聲明要小心勾選」,曾有案例因誤填導致新護照延發。而十六歲以下兒童續領,法定監護人帶齊身份證明文件到場的規定,去年就難倒不少離異家庭——當父母雙方監護權未釐清,那紙法庭裁決書比想像中更重要。
取新護照那日,職員將舊照剪角時「喀嚓」的脆響莫名令人心頭一顫。那本貼滿緬甸落地簽、巴西入境貼的舊護照,在回收箱裡結束使命。新護照晶片裡藏著更精密的防偽技術,指紋存儲位置從左拇指改為右食指,這些變革如同無聲的時代註腳。摩挲著深紅色封皮燙金壓紋,突然理解為何有人說護照是「最昂貴的日記本」——每頁空白都預售著未知的遠方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