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去香港玩,總喜歡租台車自由行。記得去年夏天,我和家人開車去大嶼山,半路被一輛摩托車擦撞。當時租車公司推銷的全險,硬是多收了我五千港幣,事後才發現根本不需要那麼貴。這經歷讓我痛定思痛,花時間研究香港租車保險的門道。
香港租車保險分幾種基本類型。碰撞損失豁免(CDW)和竊盜險(TP)是標準配備,但別以為這就夠了。CDW只cover車輛損壞的部分,自負額可能高達一兩萬港幣,萬一出事,口袋得先掏錢。第三方責任險是法定要求,保額最低一百萬港幣,但建議選更高,尤其香港車多路窄,撞到名車就慘了。還有些租車行會推銷人身意外險或輪胎玻璃險,這些多半是坑錢的,除非你開長途山路,否則跳過為妙。
聰明選保險,關鍵在比價和看條款。像Avis或Hertz這種大公司,基本險包在租金裡,但自負額偏高;小公司如DriveU可能便宜,但保險範圍縮水。我習慣先上網查評比,再用信用卡預訂——不少白金卡附帶免費CDW,省下幾百港幣。記得現場別被櫃檯話術唬住,他們常推銷「全包險」,號稱零自負額,其實費用翻倍。不如自己加保第三方超額險,透過線上平台買,一年保單才一千多,跑香港幾趟都划算。
省錢不表示冒險。香港交通法規嚴,沒保險等於賭身家。我有朋友貪便宜,只買基本險,結果在尖沙咀追尾,賠了十幾萬修理費。建議取車時仔細驗車,拍照錄影存證,條款裡的除外項目(如酒駕或越野)絕對別碰。安心感來自事前準備——下載「Hong Kong Transport」App查路況,選有24小時支援的租車行,萬一半夜拋錨也不慌。
歸根結底,租車保險不是越貴越好,而是匹配需求。像我現在習慣短租市區就只保CDW加第三方,長途再添超額險;現金流緊的話,信用卡附帶保險是神救援。香港玩車自由,但保險選錯,假期全毀。花點心思,既能守住荷包,又玩得盡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