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去年飛東京那趟,班機延誤了整整八小時,我一個人窩在成田機場的候機室,餓得發慌,手機又快沒電。那時才突然想起,買機票時刷了張信用卡,裡頭附帶的旅行不便險幫了大忙——不只賠了餐費,還cover了臨時住宿。從此以後,我每趟出國前,都會仔細研究刷卡買票的保險細節,這可不是隨便挑張卡就行的。
很多人以為信用卡的保險都差不多,但其實差遠了。像旅行取消險,萬一你出發前生病或遇上天災,它能退你機票錢;行李延誤險更實用,尤其當你轉機時行李被搞丟,它會補貼你買換洗衣物的費用。我遇過最扯的一次,是行李在曼谷轉運時失蹤兩天,靠著卡附的保險,我直接去商場刷了套新衣服,事後全額理賠,省了荷包大失血。
挑信用卡時,別光看哩程回饋,保險額度才是關鍵。我自己偏愛幾張全球通用的卡,比如美國運通白金卡,它的旅行不便險包山包海,延誤四小時以上就啟動,最高賠到台幣五萬;國泰世華的長榮航空聯名卡也不錯,專攻亞洲線,行李損失險額度高,還附帶意外醫療。記住,這些福利通常只限「全額刷卡買票」才生效,如果只付訂金,保險可能不認帳。
當然,條款陷阱一堆,你得當個精明的消費者。比方說,有些卡規定延誤要超過六小時才賠,或排除颱風天等「已知風險」。我習慣在買票前,打去銀行客服問清楚,甚至保存對話錄音——有次在歐洲航班取消,理賠時靠這錄音省了爭論時間。現在每次旅行,我包包裡一定塞著信用卡保單影本,以備不時之需。
最後提醒,別只依賴一張卡。我隨身帶兩三張不同銀行的,分散風險。像上回飛紐約,主卡刷的是中國信托ANA聯名卡(保險涵蓋廣),備用則是花旗的PremierMiles卡(理賠速度快)。旅程變數多,一張好卡就像隱形保鑣,默默守著你的每一哩路。下次刷卡前,花五分鐘研究條款吧,那可能比機票錢還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