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後雷陣雨敲打著咖啡館玻璃窗,我盯著桌上那疊泛黃的房仲合約書發呆。三年前,我也是個捧著存款簿在預售屋模型前手足無措的菜鳥。如今牆上掛著自家鑰匙,指尖還留著昨日驗屋時摸到窗框滲水的濕冷觸感。買樓像闖進迷霧森林,那些號稱「攻略」的制式教條,往往抵不過真實世界的泥濘。
記得初次踏進心儀社區,代銷小姐高跟鞋踩得大理石地板噠噠響:「這戶坐北朝南,雨遮不計坪喔!」她吐出的術語像密碼。後來才懂,當你被樣品屋的香氛與燈光催眠時,該做的是蹲下來觸摸踢腳板接縫——有次我摸到樣品屋牆角膨起的壁紙,撕開竟是發霉的泡棉膠帶。真正的魔鬼藏在樣品屋的收邊條裡。
斡旋金陷阱差點讓我痛失半年薪水。當時出價780萬,房仲拍胸脯說「包在我身上」,轉身卻抽出空白斡旋書催簽。直到律師朋友點醒:斡旋單必須載明「若屋主拒售全額退還」,否則可能變成仲介服務費。後來我在某棟中古公寓頂樓發現線索:水塔旁鐵皮違建遮住的裂痕,從七樓陽台望下去像大地撕裂的傷口。屋主急售的甜蜜果實裡,往往有蟲蛀的洞。
簽約前夜,代書老陳在事務所菸灰缸捻熄第五根菸。「少年仔,這張謄本的地目是『田』哩。」他指著所有權狀角落泛黃的註記。原來早期重劃區常見農地建宅,轉手時土增稅能吞掉裝潢預算。我們徹夜翻出三十年前的地籍圖,在晨光中確認已變更為建地。那些沉睡在公文裡的歷史,醒來就是百萬價差。
驗屋當天帶著雷射水平儀與插座檢測器,師傅笑我像外科醫生動手術。但當儀器顯示客廳地坪落差四公分,他立刻噤聲。更致命的是藏在吊頂裡的消防管線——前屋主違法拆除的證據,足以讓銀行拒貸。這些年學會在華麗裝潢裡嗅出危機:過分濃郁的香氛可能掩蓋壁癌黴味,嶄新天花板或許正壓著腐朽結構。
裝潢報價單的水深過淡水河。某廠商開出八十萬系統櫃方案,我在工廠直營倉庫找到同款板材,價差夠買雙人床墊。但省錢的刀刃要握準,朋友省掉防水工程,颱風夜客廳變成羅馬噴泉。最震撼的是某建案地下室,停車場燈光下樑柱裂紋如蛛網蔓延。原來華麗公設是用結構安全換的,健身房泳池都是糖衣毒藥。
現在經過建設公司閃耀的燈箱廣告,總想起那晚在代書事務所啃的冷掉便當。買樓是場與魔鬼的交易,你以為在挑磁磚花色,其實在賭後半生安穩。當仲介遞來金色簽字筆,記得先摸口袋裡的放大鏡——契約小字裡爬滿了吃人的螞蟻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