窗外的雨敲打著咖啡廳玻璃,我看著對面阿明無意識攪動冷掉的拿鐵。他剛從銀行出來,襯衫領口還沾著雨水:「他們說我的壓力測試沒過…」手指在手機螢幕上滑動,房仲網站的光映著他發青的臉色。這畫面三年來我見過十七次。
壓力測試不是考卷,是場你和銀行之間的暗棋。銀行櫃檯後那些制式問卷底下藏著活生生的遊戲規則。去年幫客戶整理房貸資料時,發現某公股銀行對「加班費」的認定竟分淡旺季折算,而外商的計算機裡,你繳了十年的儲蓄險可能只算三成價值。
真正要過關得從薪水單動手腳。多數人捧著六月薪轉紀錄就跑銀行,卻忘了去年領的績效獎金比本薪多三倍。我總在客戶報稅季結束後抽屜深處挖出寶藏:某科技公司主管的股票股息藏在證券戶,傳統產業老闆的海外佣金走地下匯兌。這些流水需要提前半年用螞蟻搬家的方式,分批養進薪轉帳戶變成「經常性收入」。
負債那欄學問更大。信用卡循環利息是致命傷,但鮮少人知道車貸剩餘期數超過24個月會被放大檢視。上個月幫一對夫妻重組債務,把信貸綁進車貸包裝成「交通工具購置專案」,月付金不變,負債比魔術般降了8%。
銀行最愛看你的生活像透明標本。我教客戶在申請前三個月製造完美消費劇本:每周兩次超市刷卡紀錄,每月固定油費充值,偶爾出現電影票消費。千萬別讓帳戶出現整數轉帳,那會觸發洗錢警報。有位客戶在申請前狂買遊戲點數,審查員致電時,他沉穩回應:「那是給越南代工廠員工的獎勵金。」
估價環節常有驚喜。同棟大樓不同銀行價差可達15%,關鍵在送審時機。雨季看頂樓戶,颱風天看低窪區,都是自殺行為。曾陪客戶帶估價師看屋,不經意打開裝修設計圖:「這面非承重牆打掉後客廳多三坪呢。」三天後銀行重新估價多估了120萬。
利率談判桌下藏著血肉戰場。銀行經理電腦裡有張神秘表格,列著「可犧牲利率換取其他收益」的客戶名單。我常讓客戶帶著他行優惠利率書當籌碼,同時暗示未來外幣定存或基金託管的意願。去年有位客戶在對保時「順便」簽了三百萬美元保單,隔天利率從2.1%變成1.88%。
通過測試才是開始。核貸後三個月內,銀行會用放大鏡檢視你的帳戶。有位客戶在放款前五天帳戶突然多出兩百萬,急得半夜敲我視窗。最後用「父親賣祖產分潤」的名義補上贈與稅單才過關。切記這段期間連網路購物分期都要克制,某客戶因刷了十箱貓罐頭被抽審,氣得在銀行拍桌:「我家有三十隻流浪貓不行嗎?」
雨停了,阿明手機突然震動。看著他從喉嚨深處發出模糊笑聲,我知道某間銀行的核貸通知跳出來了。他握著咖啡杯的手指還泛白,但眼角已鬆開細紋。下次見面時,他該是抱著建商給的藍圖,苦惱陽台該放吊椅還是盆栽架了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