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穿透薄霧,我拎住支磨到發亮嘅木球棒踏上果嶺,草尖露水沾濕鞋面。球會餐廳飄來奶茶香,侍應阿陳熟練地擺好我專用嘅窗邊位——呢啲微小熨貼,正系木球會廿年會員生活嘅肌理。
會籍價值遠超果嶺費減免咁簡單。上個月帶倫敦客戶落場,佢揮桿時突然暴雨傾盆。十分鐘內,更衣室出現烘熱毛巾同薑茶,職員仲默默將我哋濕透嘅定制球衫熨乾。當客戶見衫領暗繡嘅家族徽章完好如初,簽約筆已捏喺手裡。服務嘅魔鬼細節,往往藏喺風雨飄搖時。
七月兒童夏令營,我個混血孫女握唔穩球桿發脾氣。前港隊教練陳sir竟單膝跪地,用網球綁喺桿頭教佢感受重心。黃昏收隊時,細路排隊摸陳sir曬到通紅嘅光頭道謝。隔週我收到相簿,孫女揮桿瞬間嘅肌肉線條,同三十年前我喺同個位置嘅比賽照並列——木球會最犀利嘅魔法,系將時光摺疊成傳承。
非球友總誤解會所淨系飲威士忌嘅地方。其實周三古董錶鑑賞夜,我認出某瑞士藏家腕上嘅1950年計時碼表;周日書法班,台灣茶商太太教我蘸墨秘訣時,順手牽成兩單武夷岩茶生意。木球會嘅社交貨幣唔系名片厚度,而系草皮深處長出嘅信任根系。
最難忘會慶百週年那夜。颱風吹倒百年橡樹,七十歲前主席竟搶過電鋸親手處理。木屑紛飛中佢笑罵:「呢棵樹見證我求婚失敗三次!」翌年樹根雕成嘅紀念碑,基座刻著所有會員名字。當你見證過風雨同擔嘅重量,先明白綠色會籍卡嘅真正厚度。
雪櫃裡冰鎮嘅會員限定檸檬茶,其實系創會元老秘方;球僮阿Sam記得住三百會員嘅揮桿弱點。有人話年費夠買輛跑車,但當你睇見九歲患癌童握緊捐贈球桿嘅笑容,當你深夜獨坐露台,月光將果嶺澆成水銀海——你會懂,呢度販賣嘅從來唔系特權,而系歸屬。
木球衫左胸繡嘅金章會隨會齡褪色,但每年新草冒出時,總有白髮會員帶孫輩嚟認領自己當年起嘅花名。果嶺上滾動嘅從來唔止系波,系用歲月養成嘅第二人生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