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阿強,一個在香港打拼超過十五年的房地產老手。從最初在觀塘工廈當小職員,到現在自己經營幾棟工業物業,這條路走來不易。香港工業大廈租賃投資,聽起來冷門,卻是隱藏的寶藏。今天,我想用最真實的經驗,幫你避開那些我踩過的坑,讓你的投資不只賺錢,還睡得安穩。
香港地少人多,工業用地更稀缺得像黃金。政府政策一變,市場就翻天。記得2010年工廈活化計劃推出時,我差點押錯寶在九龍灣。那時租金回報衝上8%,但風險藏在細節裡。比如消防條例更新,一棟老廈翻新成本動輒百萬,如果業主沒預算,租戶就得埋單。投資前,務必查清大廈公契和土地用途,別只看表面數字。我親眼見過朋友貪便宜租了荃灣舊廈,結果因排污問題被罰款,一年收益全泡湯。
選址是成敗關鍵。新界西如元朗、屯門,租金平但交通不便;市區如葵涌、長沙灣,需求旺卻競爭激烈。我的策略是瞄準「灰色地帶」——像將軍澳工業邨,政府扶持新科技企業,租金年漲5%,空置率低過3%。去年我幫客戶談下一棟,月租每呎才$12,比中環寫字樓便宜一半,但租給物流公司,穩定度高。切記,別被華麗宣傳迷惑,親自走訪周邊環境。看看貨車進出是否順暢?鄰近是否有住宅區投訴噪音?這些細節決定租戶留不留得住。
租賃合約條款比你想的更狡猾。律師朋友常說,工業租約漏洞多如蟻穴。押金通常三按一上,但退租時業主總找理由扣錢。我建議加一條「維修責任清單」,白紙黑字寫明誰付冷氣費、誰管結構損壞。另外,租期彈性很重要。經濟波動大,三年死約加兩年生約最保險,萬一租戶倒閉,你能快速轉手。記得2018年貿易戰時,我靠這招保住一棟黃竹坑工廈,沒讓空置拖垮現金流。
投資回報別只看表面。表面收益率6-7%很誘人,但隱藏成本吃掉利潤。管理費、差餉、保險加起來佔租金15%,如果大廈老舊,突發維修更燒錢。我的經驗是,淨回報壓在4%以上才算穩。融資方面,銀行對工廈貸款保守,成數常卡在五成。最好用公司名義持有,稅務規劃靈活些。去年我將一棟觀塘物業轉公司持有,省下印花稅十幾萬,這筆錢拿來升級保安系統,反而吸引高端租戶。
市場永遠在變,但核心不變——風險管理優先。別孤注一擲,分散投資不同區域。我手上三棟工廈,分佈新界、九龍和港島,平衡了波動。最後送句真心話:工業投資是長跑,耐心比聰明重要。那些一夜暴富的故事,多半是陷阱。踏實研究,親力親為,你的錢包會感謝你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