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來多倫多時收到第一張工資單,盯著那行「Net Pay」數字愣了半天。聯邦稅省稅CPP/EI層層疊加,原本以為的$6000月薪瞬間蒸發三成。那晚抱著計算器反覆核對,紙上寫滿稅階公式,最後索性做了張Excel表——這便是我開發免費在線稅後收入計算工具的初衷。
加拿大稅制像洋蔥,剝開聯邦稅率層還有省級稅率層。安省年薪六萬的單身族,22.16%交給聯邦,9.15%貢獻給省府,外加CPP的5.95%和EI的1.58%。魁省更驚人,省稅直接跳上15.48%。這些還未計入工會費或退休金供款,難怪新移民常被實際到手金額嚇到。
工具核心算法啃透了稅務局T4127文件。當你輸入年薪$85,000選擇BC省,系統會自動拆解:先扣$3,754的CPP上限,再減$1,049的EI,接著用$80,197應稅收入對照聯邦五級累進稅階。最精妙的是省稅計算模塊,阿省扁平稅率10%和NS省14.95%頂尖稅率,結果能差出半個月房租。
去年幫溫莎的護士朋友試算時發現關鍵細節:時薪制需勾選「每週工時」,否則系統默認年薪制。她輸入$48時薪*35小時,發現稅率竟比年薪八萬還低——原來週薪不足$3,500觸發了稅階優化。這種藏在工資結構裡的節稅技巧,正是工具比人力計算精準的價值。
試著把獎金欄位填上$10,000,立刻看到邊際稅率飆到47.5%。這解釋了為何年終紅利總比預期瘦身,也點醒我該調整RRSP供款額。有用戶反饋用這個模擬器做過「搬家稅務測算」,比較從曼省遷到阿省能否多留$6,200在口袋,結果促成了跨省遷移。
工具頁面刻意簡化到只剩六個輸入框,但背後的變量庫涵蓋了2024年所有省級稅表更新。當薩省宣布調高基本免稅額時,我們72小時內就完成了參數迭代。現在連非居民稅務選項都加上了,最近常有持工簽用戶查詢15%預扣稅的淨所得。
每次看到用戶留言說「終於看懂工資條背面小字」,就想起當年對著稅單發呆的自己。這枚電子計算器像把解剖刀,剖開加拿大複雜稅肌理時,也讓人看清自己勞動價值的真實形狀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