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陪朋友跑了几家车行,发现加拿大买车的水比想象中深得多。明明官网标价清晰,落地价却总能多出几千加币。华人圈里流传的\”车行宰客\”传说,真不是空穴来风🔥
先说几个热门车型的实际成交价(2024年4月多伦多地区数据)。丰田RAV4 LE AWD砍到极限也要$38,500全包,比官网裸车价高了近$4000;本田CR-V EX-L带税落地直奔$49,000,销售会神秘兮兮说\”现在有库存就不错\”;最夸张是起亚Telluride,想提现车?准备好$65,000+的预算吧💸
车行惯用套路是把\”必选套餐\”夹在合同里。某德系品牌强制$2995的\”防护镀膜\”,成本不到$300;还有$1895的\”终身氮气充填\”,加油站明明免费。更别说$699的文件费、$899的物流费这些玄学收费📑 记得带上红笔逐行划掉附加项,别信销售那句\”所有客户都选这个\”
砍价要抓住月末季度末时机。上周亲眼见朋友压掉马自达CX-5 GS $4200,秘诀是月底下午五点进店——销售急着冲业绩时,经理放价权限最大。带上其他车行书面报价更有效,加拿大法律规定车行必须匹配书面offer🚗
华人容易踩的坑是忽略冬季刚需。阿尔伯塔省强制雪胎,魁省要求特定认证轮胎,没在合同写明可能多花$2000。BC省电车补贴虽诱人,但保险价比安省高35%⚡️ 建议用Kanetix.ca比完保费再决定车型
留学生更要注意:没信用记录别轻信\”零首付\”,通常要付30%+年利率9%起。有个学弟被忽悠签了雷克萨斯UX分期,算上利息比全款多付$11,000,够买张回国机票还有余✈️
最近发现宝藏工具:Unhaggle的\”Invoice Price Report\”能查车商真实成本。输入心仪车型,花$39能看到进价、运费、厂家返点。拿着报告去谈价时,经理脸色比咖啡还苦,但基本能砍到成本价+3%利润空间🛠️
说到底,在加拿大买车像场心理战。记住车行地毯永远比你家干净,免费咖啡越香越要警惕。签合同前务必睡一觉,那些\”明天折扣就结束\”的鬼话,信了才是真冤大头☕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