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地窗結著霜花的早晨,沖了杯Double Double,盯著手裡那本蓋滿各國印章的護照。突然想起2018年第一次申請加拿大旅遊簽證的自己,那份對著電腦螢幕焦頭爛額的忐忑,簡直比剷家門口凍成冰坨的積雪還費勁。這幾年幫親友填過的表疊起來快有楓糖漿瓶底那麼厚,乾脆把那些移民官不會明說、卻能決定你簽證生死的魔鬼細節攤開講。
材料袋裡最要命的是銀行流水。不是數字夠大就行,那筆突然從天而降的存款會讓簽證官眉毛挑得老高。記得幫表弟準備時,他帳戶裡猛地多出五萬加幣,急得我立刻讓他爸媽手寫了份擔保信,附上轉帳紀錄和父母半年流水,用螢光筆標註穩定工資進帳。移民官要看的是細水長流的生計能力,不是過山車般的財務曲線。
行程計畫也別瞎編。去年鄰居大嬸寫\”要去班夫划獨木舟\”,結果被要求提供戶外經驗證明,急得在華人論壇發帖求救。老實寫\”多倫多CN塔+尼亞加拉瀑布三日遊\”反而穩當,酒店訂個可免費取消的Booking截圖,航班去Skyscanner生成預訂編碼,真實感瞬間拉滿。簽證官眼皮底下,平凡比戲劇更安全。
網申系統的坑多得像凍雨後的蒙特婁馬路。上傳文件那欄,PDF必須小於4MB,我有回把掃描件轉成圖片再壓縮,結果簽證官發郵件說圖糊得看不清拒簽章。後來學乖了,用市府圖書館的掃描機,解析度調到300dpi剛好卡在3.9MB。最邪門的是5257表格,用Adobe Reader填完一定要點頂部\”Validate\”,蹦出條形碼才算數,否則系統直接當你白卷。
採指紋預約更是玄學。收到生物識別信當天就該搶位子,溫哥華辦事處的空位比Black Friday的PS5還難搶。去年幫王教授操作時,深夜刷到多倫多辦公室早八點的位置,他立刻買紅眼航班飛過去。採集時穿深色圓領衣,手指別帶倒刺——我見過有人因指模不清被要求重採,又多耗半個月。
等結果的日子像在等冰球隊加時賽進球。官網進度條卡著不動?試試用申請號連結到舊版系統,有時那裡更新更快。收到貼簽郵件別狂喜,快遞護照前複印所有頁面,我有朋友護照在渥太華處理中心神秘失蹤三週,靠複印件才補辦成功。最後提醒:拿到簽證先核對生日護照號,見過簽證貼錯被迫寄回重發的慘案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