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幫朋友睇樓,喺中環附近嘅雋悅樓盤轉咗幾圈,租金真係嚇親人。記得五年前租個單位,萬五蚊就得,而家冇兩萬蚊都唔使諗。作為一個喺金融圈打滾十幾年嘅老手,我成日同客戶講,租金唔單係支出,仲係一項重要投資,識得慳錢同掌握市場,隨時可以幫你慳返幾萬蚊。
講到慳錢攻略,唔少人第一時間諗到講價,但係實際點做?上個月我幫一個後生仔搵租盤,佢睇中咗雋悅一個開放式單位,開價兩萬二。我教佢唔好急住簽約,先查吓同區近期成交紀錄,發現有幾個類似單位租緊萬八蚊,咁就帶住數據同業主傾。業主係一個退休會計師,佢見我哋有準備,最後同意減到萬九蚊,仲免咗一個月管理費。記住,市場永遠有議價空間,關鍵係做足功課,帶住實證去傾,唔好怕尷尬。
另外,共享經濟都係慳錢好招。尤其喺雋悅呢啲高檔區,好多單位都係投資客持有,佢哋成日想搵穩定租客。我建議可以搵朋友夾租,或者用平台如Airbnb分租部分空間。試過有個客戶,租咗個三房單位,自己住一間,其餘兩間分租出去,每個月淨慳返五千蚊租金。但係要小心,租約條款要寫明分租權,免得惹麻煩。
至於市場行情分析,今年租金真係大上大落。睇返政府數據,香港整體租金指數升咗8%,但雋悅區因為供應少需求大,升幅去到12%。點解?主要係利率上升,業主供樓成本高咗,自然轉嫁俾租客。加上疫情後返工潮,中環寫字樓帶動住宅需求。我預測未來半年,租金會企硬,甚至微升,尤其係細單位。但係經濟放緩跡象明顯,失業率升,如果年尾有調整,可能係入市好時機。想慳錢,建議避開旺季如暑假租樓,等淡季十一月再出手。
最後一句真心話:租樓唔係淨睇價錢,仲要計長遠成本。揀單位時,睇吓管理費、維修條款,同埋交通便利度。有時貴少少但近地鐵站,返工慳返時間同車錢,加加埋埋可能更抵。記住,金融智慧就係識得衡量機會成本,唔好俾表面數字呃咗。